美文网首页
读《我们仨》

读《我们仨》

作者: 书函_整理思想的猫窝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5:23 被阅读15次
    读《我们仨》

    杨绛的《我们仨》文笔和内容朴素平实,前半章读来椎心泣血,后半章如老人闭眼呓语。

    起初的字字句句让人心里暗暗承托伤痛,不由地假设生命中最重要之人离去时自己如何地形销骨立;后续一朵朵绽放的小故事让我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掩卷反刍,内心十足地艳羡他们真正有趣的生活。

    杨绛一生中,除读书做学问的乐趣外,女儿和丈夫是她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乐趣的全部,结果二人都走在她前头,也是悲痛。

    他们家庭的三人关系极尽亲密,简直让其他人插不进脚。每个成员都保持可爱的穷酸文人习惯,把生活琐事的乐趣翻来覆去加工,品味和玩笑,称为“石子”,有点像浮生六记中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娓娓道来。

    读罢此书的感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谈婚论嫁真真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桩事,事业,名利,财富等都需乖乖排队在后。若不能寻觅到一个心心相印,趣味相投的异性,宁愿留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荒废此生。寻得一人伴终生,不能释怀,竟然添堵,还执着什么。

    自然,若是和另一半做不到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很难想象能孕育出一个常常和父母欢笑嬉闹滚作一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小人儿。

    他们仨互相拿对方开玩笑,爆旧料,搞阵营,飙毒舌。女儿有时没有女儿的样子,欺负的爸爸蓬头垢面;妈妈有时没有妈妈的样子,把父女俩暗讽的蒙头愣脑;爸爸有时没有爸爸的样子,联合女儿捉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他们三人一起经历过的大小事复又成为后来交流和生活的典故,时不时翻检出来再笑闹一番。他们的笑闹也是极尽风雅,韵味深长。让我恍然觉得,一家人不经意间便传承古风,让大观园诸姐妹们娴雅活泼的交往之趣在平民百姓的日常中生动起来。这精致的家庭乐趣,唯有自己亲读才能体会。

    也许我们平常之人达不到他们雅致文人的生活情调,但是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该如何生活。变生存为生活,这其中要重视质量。除去物质满足,更该思考怎样追求精神富足。

    让家庭和谐,私以为首先要从做一个有趣的人开始。如何变得有趣,好学之人可以自己检索干货,我不再赘述,只想提醒大家,若无心态的彻底转变,再多手把手的指导也无从实施。

    太多人自认为现在的伴侣不值得费尽心思讨好,真是错了。带给对方趣味与快乐,最后回报的是自己,讨好的是自己。穷尽口体之欲的满足来独自开心,为什么不和枕边人互动起来,让快乐翻倍呢。

    决定人生质量的主要就是伴侣,不在这里做情感投资,眼光望向别处,难道不是缘木求鱼。何况现实常常打脸,往往是尚未爬上树端,便跌破了屁股,追悔莫及。

    口体之欲的满足只要久了,必然出现边际效应。简单来说,如山珍海味吃多了也味同嚼蜡,而长久饥渴品一杯白水便能甘之如饴。加诸肉身的快乐,略一持久,定然麻木,继而不择手段,剑走偏锋。欲望没有尽头,人却有自己的局限,最终以悲剧收场。

    唯有和家人感情丰沛地持续互动,惊喜连连,笑点层出,各种意外感动,各种内心熨贴,都像珍珠般颗颗分明,粒粒灵动,散落在平凡无奇的生活里,任由你捡。

    因此无论做妻子的或做丈夫的,请停止要求和评判对方,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热情风趣的爱人。做子女的,也请率先从自己开始,积极与父母交流,关怀父母的感情幸福,努力做好润滑剂和礼花筒的工作。

    有人说感情的投入是个未知数,这实属小年轻恋爱的经验。在家庭关系中感情的投入,回报的是诸位成员幸福的一生。有句话很是扎心:每个人都想要拯救世界,却没有人帮妈妈洗碗。我窃以为大家是该放弃平日里的指点江山,好高骛远,先从给父母或爱人捏颈揉肩开始。若能诚心坚持,人生必会回馈最持久最甜蜜的幸福,惠及父母,荫及后代。

    羡毕他们仨充满趣味的生活,还得面对人世无常的怅然。读罢全书的沉重也让我忍不住如溺水之人般挣扎一番,想要说几句能解脱自己于灭顶悲伤的话来。

    我窃以为对于我们平凡之辈来讲,若不打算拾取珍珠,出书论著,当人到老年,不该过于默默叨叨数着些老事,也该看淡些。庄子的生死观是可取的,对于无可奈何的亲人逝去,鼓盆而歌也未有不妥。

    每个人都是生命长河的过客,有缘惜缘,缘尽目送,如杨绛自己感悟到的,在一个个驿站间奔波劳顿,但送行也总有尽头。

    亲和爱是由不住的,所以因此也能坚强也能脆弱,这是人,意外来临人就受不住。所以自觉软弱的人不若早早培养仙性,把人来人去都当作自然道理,免得血管崩裂。我这颗小心脏可是受不了这些痛事,宁愿现在就培养自己逍遥。所以这一番掩卷絮语,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本人过完一生肯定了这句话。 我等须将此句牢牢记在心中,好好珍惜当下。万事不要苛求完美,连易经卦满了都要招祸,事事退一步,饶一回,放下一点,让出一点,甚至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点。

    众人想求得拯救,获得平静和庇护之感,除了笃信基督,也可以看看佛学。前者是作信仰,后者是学哲学。如果不能够诚心将灵魂献给上帝,任由它降福降祸都不生嗔怪之心,那么与其反思原罪,挖根掘地找受苦的原因,不如接受众生皆苦的事实,也就坦然了。

    如此便是:缘分在时,带上赤烈的爱和缜密的心,倾尽所有去经营,不留任何遗憾和愧悔。缘分尽时,留那人一颦一笑在心中,只拿微笑和平静去怀念,努力编织好自己手中尚存的岁月。倘能如此,人生可以说是幸福常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dm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