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后感和分享感言
大局观---《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大局观---《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作者: 姚常春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0:54 被阅读15次
    大局观---《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是黄仁宇先生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之前看过《万历十五年》,很惊奇历史还可以如此来写,很感兴趣就找来这本书。自小喜欢历史,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觉得是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看完这本书发现,那种伟人决定论的观点很片面,作者站在横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来看待中国朝代的变迁。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中国大历史》是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华夏文明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甚至是外族的入侵,为什么一直能够延续到现在?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伦理文化,而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一直到1911年清朝溥仪退位,整个帝国2132年,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不同的是唐宋帝国带扩展性,明清帝国带收敛性。不管是唐宋还是明清,对人民的统治有两点,一是税收,另外一个是征兵。利用税收来养活整个官僚阶级,征兵来维护真个帝国的安全以及向外的扩张,这样就形成了官僚阶级的上层阶级和广大农民的下层阶级,稳定的朝代都是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能和谐相处的时代,或者说勉强能相处。一旦广大农民负担过重,税赋超过了承受的范畴,就容易引发暴乱。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财政的截留,造成中央政府财政的空虚,无力承担兵员或者官僚的开支,也造成上层阶级的分化,进而使整个国家处于动乱的阶段。整个帝国另一创举是科举制度,开启了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的人才流动,打破了固化的阶层和官员世袭制度。

          这种自给的小农制度在明清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清朝鸦片战争以来,商业和贸易的大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也走到了尽头,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是中国从一个自信的传统文化大国沦落为一个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名党重建了以军阀阶层的高层阶级,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重建了以人民为主联合其他中小阶层的低层阶级,最终通过解放战争,共产党实现了上下阶层的统一,现代领导人物继承者的任务则是在上下之间敷设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个系统发挥功效。

              当然这种大历史观是否能真的反应真实的历史,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诚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着眼于宏观历史,我们不得不以积极的目光视之。我们所说历史上的长期合理性有何意义?这就是说,纵使事实之衍化对我们个人不能如意,或者在短时间看来为荒谬不合理,可是把这些情事前后连贯,又从超过人生经验的角度看去,则它们有其意义;最低限度,这些事迹使我们知道我们生命旅途之原委。”

        每个人看待历史都有不同的视点,就如看待自己走过的岁月一样。看历史,重要的让我们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或者少犯之前的错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局观---《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h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