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在2022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有一个观点给我启发很大:“既然看眼前全都是不确定,为什么不用明天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再来倒推出今天马上要做的事情。”
明天会发生什么,一般我们很少能知道,但是我们总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捕捉到一些确定性的信号。比如2030年要实行碳达峰的能源战略,比如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这些都是明天确定会发生的事情。
昨天看了峰瑞资本的李峰老师在混沌学园的演讲课程,恰好说道了如何从未来理解现在的消费零售。如果你在消费领域做创业,那么你需要把时间拉长到十年,从十年以后往今天看:应该从哪里开始、客户群体是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能有多大的市场。
我梳理了一下,峰叔的分析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他引用了2020年11月份的一个政府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报告中提到:“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依据这个报告进行推导: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3.2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4万。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到2035年,中国的城镇化大概率会达到70%以上。如果未来中国的人口规模仍然是14亿左右,算下来中国大约有10亿城镇人口。
如果这10亿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翻一倍,就要涨到8到9万。而现在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7.2万。也就是说,大约在10余年以后,中国会有10亿人,接近或者超过今天上海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另外再加上两个约束条件:房地产价格不再过快上涨以及“共同富裕”的长期国策。
于是就得出了影响未来10年消费市场的三个长期确定性因素:
(1)未来中国将有10亿以上的国人,消费水平跟今天上海居民的消费水平接近。
(2)房地产价格不再过快上涨,房地产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可能会降低。
(3)共同富裕会将扩大中产阶级规模。
在此分析基础上,于是峰叔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 中国在2035年达到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之后,很有可能出现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而这些中产阶级,是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如果未来与住相关的费用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能够持续下降,人们在其他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消费。
(2). 到2035年受教育程度高的95后、00后,将会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困乏阶段,他们做消费决策时,不再只以便宜为目标,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神属性。他们追求的是更科技、更环保、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3).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实现了消费升级时,很多消费品要追求的,是让客户感受到通过这个产品,能够满足自己变好(健康、养生等)、变美(颜值)的需求,并且还要具备精神层面的属性。
然后峰叔就用这几个结论推导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品类创业的方向:
首先,因为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参与感,更注重价值观,商家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要对社会负责,满足对文化历史的情感表达,比如注重环保、保护动物、足够公平等。
其次,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们95后、00后有能力去寻找信息,并且会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判断,在说服自己之后,再做消费决策。因此,品牌要有更强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才能在透明性更强的市场中立足。
最后,当某一行业的产能溢出之后,利用其过剩产能改变别的行业。比如近两年因为卡脖子而大力发展芯片产业,过几年中国芯片产业供应链必然会出现过剩情况,其中也许蕴藏了巨大的机会。当一些新的微观加工技术与这些过剩的芯片产能相结合,就会成为改变其他行业的要素。
学习总结:
2021年进入第三第四季度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我聊过周围的朋友,也看过一些权威专家的分析,普遍对当下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
峰叔的分析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如果当下进入了困境,那就去寻找一个确定性的未来,从那个未来再来看现在,说不定就所有的困境就都豁然开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