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都是亲戚,但终究不是自家人。自古亲疏有别,一旦有事,还是会被丢在后面。

《红楼梦》一书,我想对大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吧。书中,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在母亲去世后,便被贾母接去贾府居住。
黛玉从此便开始了寄居亲戚家的生活。
在贾府,虽说贾母对她很好,但那里终归不是她自己的家,她依然需要小心翼翼的生活,顾虑颇多。
初看红楼时,觉得林黛玉这个人太矫情,什么事都喜欢多想,太较真,也太敏感。故而不是很喜欢她那个人。
但当自己长大后,再看红楼,却觉得林黛玉这个人很让人心疼,也是个可怜人。她父母双亡又无同胞的兄弟姊妹,孤身一人,寄居贾府,处处都得小心翼翼,内心终是孤苦,最后结局也是以凄惨收场。

她在贾府的生活并无表面看到的光鲜亮丽,这些在她写的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在林黛玉所作的葬花词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可见她在贾府的生活也很不易。

贾府是一个拥有世代功勋的大家族,说是豪门一点都不过分。这样的家庭,家族庞大,人口众多,勾心斗角的事情也多,在这样的大熔炉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完全不知世事,总会有些自己的小心思,而且还会有很多小团体。总之,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实属不易,要学会看人脸色。
林黛玉虽是被贾母接到贾府的,但她在贾府的身份终是外人,终是亲戚家的小姐,是排在自己家的小姐的后面的。纵然表面上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但在心里,大家都心知肚明。
就说当初,薛姨妈携儿女举家上京后,拿了十二支宫花让周瑞家的送去给她们姊妹戴,当时薛姨妈是这样跟周瑞家的说的,“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姐罢。"其实想想薛姨妈为何要这样安排呢?当然是有原因的,薛姨妈当时来贾府借住的,而迎春、探春、惜春都是贾府的小姐,属于主人家,当然要先说,放在最前面,然后凤姐是薛姨妈的侄女儿,属于自家人,自然要厚待些,所以给了凤姐最多的宫花而且可以放在最后面说也没关系,唯独林黛玉,她也是在贾府寄居的,也属于客人的行列,所以把她放在中间说,而且给了她两枝宫花,比三春要多一枝,这是客气的行为,终是把她当外人。
再有,虽然薛姨妈是那样说的,但周瑞家的也是明白人,之后她去送宫花时,可是先去送给迎春、探春、惜春,然后再去送给凤姐,最后才去送给林黛玉。周瑞家的虽说是贾府的下人,也知道先送自家人的,再送外家人的,心里对此也是透亮的。
就从送宫花这一事上,就能看出,她们都并未将黛玉当成自家人对待,黛玉在贾府终是外人。而且黛玉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不然她也不会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来后,得知自己是最后一个送的便冷笑,还出言嘲讽。也难怪她在贾府的生活并不自在,还常有孤寂、漂泊之感。
看《红楼梦》时,一开始,贾母应该是想撮合宝玉和黛玉的,但后来由于黛玉的身子愈来愈差,恐不是个长寿的,且她爱使小性子,敏感多疑,贾母最终还是放弃了撮合她们的念头。转为支持宝玉和宝钗在一起了。最终贾母等人用计策让宝玉娶了宝钗,而黛玉最终也只能含恨而终。在这件事情上贾母等人始终考虑的都是宝玉,毕竟宝玉才是贾府的“宝贝”,是贾母的亲孙子,是真正的自家人。黛玉再怎么样,终究是隔了一层,终究是外人。
还记得,当时黛玉病危,身边却只有紫鹃、雪雁等下人始终在旁悉心照顾,贾府众人并未太在意此事。贾母等人只去看过黛玉几次,就连探春等一起在大观园中居住,一起玩耍作诗的人都未多来关照黛玉什么,甚至在黛玉命悬一线,就要离世时,也就李纨来了帮忙照料,贾府其余众人皆在忙碌宝玉的事。黛玉在贾府终是落得遗憾离场,她在贾府终是外人。

在这个世界上终究只有自己的父母的家人才会真正希望自己过得好,亲戚再亲近,也终究是外人。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人,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最亲的人,他们才有无论何时都为我们张开的怀抱,他们才是那个会掏心掏肺对你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