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行走自己的人生路开始,因为生存的压力,从未敢自行停下奔跑的脚步,但有时实在是跑不动了,或者周遭烟雾迷蒙,实在是找不到奔跑的方向,这个时候,也只能停下来,喘喘气,让自己的脑子与身体补充一一点氧气,同时检讨与回忆曾经走过的路。人的一生相当短暂,所见所闻因受时空的限制也极为有限,如果大家彼此能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那么大家的时空都无形中被扩展。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写其他文章的目的所在。
2007年5月,我在上海(后搬到苏州的张家港)一家外资企业任销售经理,我已经卖了两年多德国KALTENBACH的金属锯切设备与荷兰的KINKELDER的专用于金属管棒下料的园锯片,但这两家企业的工厂我都没有去过,为了更了解我所销售的产品与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我向公司提出想去这两家企业的工厂去看看,公司同意了我的要求,让我与广州公司的一个同事一起去。我的杂记就从拿到INVITATION开始。
因为德国与荷兰都是申根国家,申根国家的签证是通用的,所以只需申请一个签证就可以了,我选择了申请德国签证。德国签证不需要去德国的领事馆申请,去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中建大厦25楼的德国工商总会就可以申请,申请材料我根据德国领事馆网站上面的需求清单自己准备。第一次面签有一点小紧张,不知道面试官要问什么内容。记得我把材料递给面试官的时候,他描了一眼,崩出一句:“哦,福建人”,我早就听说因为上个世纪的偷渡狂潮让很多国家对福建人申请签证心有顾忌,不过我假装不知道,笑着问他:我是福建人,有什么问题吗?“哦,没有问题”,他低头认真地看我的材料。因为我们公司是没有签劳动合同的,所以我的材料里面没有这一份文件,他检查完材料,告诉我少了劳动合同,我说我们公司本来就是没有合同,如果你一定要的话,我只能做一个假的给你。他说:材料齐全是起码的要求,你回去准备一份吧。他把材料递还给我。
我回去自己写了一份劳动合同,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找行政部门把公章盖上,下午又去排号递交材料,还是那个面试官,我直接告诉他这份劳动合同是我自己现做的,他简单了问了我几个问题,我都如实回答。我当时持的其实是上海的护照,早前用暂住证在上海异地办理护照是很容易的(这一招很多福建人并不知道,如果知道了,肯定蜂涌到上海办护照,因为很多福建人认为福建的护照办签证不好用),不过我的户口还是福建的,我估计会被拒签,所以也没有当回事,出差天津一周后回来,发现签证已经OK了。不知道是上海的护照比较有用,还是福建户口的高拒签率只是传说,反正,我觉得获得德国的签证简直是太容易了。包括签证费、旅行保险等所有费用只花了800多元人民币,公司给我买了从北京出发到德国法兰克福的打折机票,记得好像往返才不到三千元,想起家乡的农民花个几十万人民币偷渡日本与欧美,有的甚至还搭上性命,为了多赚点钱,他们居然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出去,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从北京到法兰克福的航班是凌晨一点,上海的5月份已经挺暖和了,我只穿了一件单衣,也没有多带衣服,在北京已感寒意,好在在室外的时间很少,基本都在机场内,温度基本可以接受。我乘坐的是国航的飞机,机上旅客很少,我那一排只有我一个人,我看了一部电影,然后把座位中间的扶手全拉起来,这一排座位就成了超级空中卧铺了,飞机飞行过程中我基本都在睡觉,反正也是在晚上,也没有什么风景可看。醒来时飞机已经快到法兰克福了。
法兰克福是德国重要的工业、金融中心,也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法兰克福机场感觉与上海浦东机场有点象,规模大,旅客多,虽然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机场,但是看起来却感觉很新,管理比较到位,一切都井然有序,但有一点做得不如国内的大机场,就是没有免费的自动饮水机。
到了法兰克福,我们马上乘坐廉价航空EASYJET转机到瑞士的巴塞尔。


因为担心欧洲东西贵,也听说他们的酒店不提供洗漱用品,所以我带了一些洗发精、沐浴乳之类的东西,也带了一些饼干之类的食品,出巴塞尔机场时,海关的一位大姐看着我的东西一脸的郁闷,估计意思是这个中国傻冒从中国跑到欧洲,箱子里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居然全是洗漱用品与饼干等食品,关键是,还是这么烂的一个劣质箱包。关于箱包,真的有点不好意思提,那是我出发前临时从上海曹安市场花50元买的。
KALTENBACH公司的小帅哥到巴塞尔机场接我们,把我们安顿在LORACH小镇的一个中国人开的快捷宾馆里面,这个宾馆与国内的锦江之星或者如家有点象,有免费的宽带,但是更干净与整洁,特别是西式早餐特别丰富,堪比国内的五星级酒店。


安顿完后,小帅哥带我们去吃饭,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很多饭店都不营业(饭店周末休息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去了一家当地人开的小饭店吃了一份牛排,然后小帅哥带我们去周边转转。LORACH小镇位于德国、法国与瑞士三国的交界处,风景优美。德国与法国的边界只有一条白线,边境完全不设防,与瑞士的交界处有一个比中国的收费站还要小的小检查站,因为那时候瑞士还不是申根国,进入瑞士还是需要检查签证。

,

欧洲的气候跟我极不友好,我只带了一套内衣,没有带外套,一到德国,天气就跟我做对似的,一到KALTENBACH工厂天空就下起毛毛细雨,而且下得没完没了,气温降到大约15度左右,把我冻得够怆。
KALTENBACH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生产设备都是一流的,工厂特别整洁,有两个东西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宽大的操场上那一排排自然时效的锯机的锯头,中国的企业有时候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耐心,所以产品质量要上一个台阶太难,而象KALTENBACH这样的百年老店,依然遵循最古老,也是最有质量保障的自然时效的方式来释放机械固有的应力,非常难得,这种方式需要积压大量的资金,但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获得补偿,KALTENBACH产品销售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是有依据的,因为它的使用寿命要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二是KALTENBACH的仓库管理,KALTENBACH的仓库管理是不需要人工的,完全自动化,在任何一个装配车间都可以通过一个窗口领取材料或者配件,只要输入材料或者配件的编码,自动仓储系统会自动把所需要的东西送到车间的窗口。为保护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我就不发布企业内部的照片。

匆忙地参观完KALTENBACH的工厂,我们坐火车前往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杜塞尔多夫,杜塞尔多夫是德国的工业重镇,德国的主要工业刀具生产企业多集中在这里,二战时是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杜塞的老火车站没有重建,仍然保留盟军轰炸后留下的痕迹,作为一个战争的纪念地。在中国市场比较知名的罗特根带锯条也坐落于此,我们去杜塞尔多夫就是去参观罗特根的工厂。罗特根的销售经理带我们在附近的一个工业区转了一圈,那个工业区有点衰败,工厂基本都没有生产,里面有很多在我们中国比较知名的企业,比如做汽车铰链的爱德夏等,听罗特根的经理介绍说很多德国的企业把制造这个环节都搬到中国去了,然后产品再返销德国。中国人很熟悉的一个企业蒂森克虏伯,其总部也在杜塞尔多夫。

罗特根是德国第二大做带锯条的企业,最大的叫维库斯,第三大叫埃贝尔。罗特根的产品多数是销住中国市场,我在他们的车间的待发货区域看到的标识基本都是发往CHINA。可以说中国的市场拯救了象罗特根,还有奥地利的LINSINGER这样的企业。
罗特根的生产设备也基本都是世界一流的,不过其管理别具一格,车间里面放了一个大音箱,播放着震耳欲聋的迪斯科音乐,工人一边工作,一边随着节奏摇摆身体。这种管理方式也有一定的优点,工人工作不会觉得累,也不无聊,但是产品质量如何把控,有点替他们担心。
这里顺便提一下欧洲的火车与火车站,欧洲的火车站没有象中国的检票口这样的设施,随意可以进出,除了象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这样的大站外,其他的小城市的火车站就如中国的公交车站台,火车票都在站台边的小便利店买,有的站台边上也有自动售票机。欧洲的一般火车上面见不到乘务员,火车到站也不开门,乘客上下车都需要自己按门边上的一个绿色的按钮来开启火车车厢的门,车上也没有人检票,印象中跟我们一起坐车的黑人基本都不买票(只是我没有看到他们买票,也许是买了,不过我真的没有看到)。洲际高铁(ICE)是有人检票的,不过洲际高铁上面的乘客寥寥无几,比中国的高铁乘客少多了。中国这么大的旅客客源铁路总公司都说是亏损,不知道欧洲的铁路是怎么赢利的。

参观完罗特根的工厂,我们前往科隆,在科隆火车站边上的小宾馆住了一个晚上,那个小宾馆也实在是太小了,床铺只有学生的铁架床那么大,电视也是袖珍型的,房间仅够一个人活动,简直就是中国当下在大城市有点热门的胶囊旅馆,也没有早餐,还好科隆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火车站边上到处都是餐馆,吃饭不是问题。这两天把我冻得不行,来到科隆,赶紧去商场买了件最便宜的外套穿上,就是照片中那件外衣,土得掉渣,居然花了我79欧元。
科隆也是德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城市,城市挺有特色,运动公园在城市形成一个环,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去公园都很近。没事我就在科隆瞎转悠,科隆城市很小,差不多一天的时候就把城市的主要街道与运动公园、步行街等走个遍。除了步行街与火车站人流量较大外,其他街道除了看到停在街道两边的车辆外,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影。


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就坐落在科隆火车站边上,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始建于1248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

`

`






傍晚的时候总能见到大量的老年人在聚集在街头喝啤酒,这些老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一个国家好不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老年人都过得很开心,无忧无虑的,这个国家一定非常好。
在科隆呆了一天,我们便乘火车前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然后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打的到了KINKELDER公司所在地Zevenaar小镇。


Zevenaar小镇到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芳草萋萋,环境异常干净优美,其实整个荷兰都是如此美景,荷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国家。荷兰不仅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而且帅哥美女多,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世界第一,在荷兰你几乎看不到矮的人。北欧的人种也比较纯正,基本都是白肤金毛碧眼,再加上个个都长得比较高挑,非常养眼。荷兰人男女老少基本都会英语,而且他们的口音听起来很舒服,当地人又特别礼貌,遇到的人都会主动跟你打招呼,感觉特别好。
KINKELDER公司是一个世界一流的高速钢锯片与镶齿合金锯片生产企业,其产品主要用于金属管棒的下料。世界主要的几家高速钢锯片生产企业,我有专门的一篇文章予以介绍。
KINKELDER的销售经理,法国人DOMINIQUE当时出差在外,没办法接待我们,就由他们公司的另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同事接待,他带我们参观了KINKELDER的锯片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并做了详细的介绍。KINKELDER工厂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车间生产人员很少,整个生产环节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这些自动化设备都是他们自己改造的,只有锯片生产最关键的环节,整平车间工人稍多一些。对于工厂的生产与设备的细节,基于上述同样的原因,我就不多做表述。
临走时,KINKELDER公司的老总(名字就叫KINKELDER)送了我们一瓶当地产的小香槟与一只木鞋。
我们这次欧洲行的主要任务基本到此结束,因为离回国的机票日期还有一些时间,我们便返回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个青年旅馆住下。这个青年旅馆旧建筑,房间又旧又小,也没有早餐,电视机是坏的,晚上电视也看不成,不过还算干净,旅馆隔音很差,我的房间隔壁住着几个不知道来自哪里的小年轻人,有男的也有女的,一个晚上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聊些啥,聊了个通宵,不过他们聊天时把声音压得很低,对我的睡眠倒没有太大的影响。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极其有特色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极象中国的八卦图,几乎每条街道中间都是水道,因为水系纵横,也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


在阿姆斯特丹的火车站周围,到处可见中文标识,甚至有不少中文的招聘广告,可见华人在阿姆斯特丹数量之多,在火车站不远中,有一个寺庙,两边有一个中文的对联,在一条小巷子里,有很多华人开的小商铺,销售一些迷信用品。


阿姆斯特丹的另一道风景线是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棚,初到阿姆斯特丹,你会错认为来到80年代的北京城。听说在阿姆斯特丹自行车是免费使用的,而且特别发达,你要去哪儿,到出发地的自行车管理处借一辆自行车,到目的地的自行车管理处归还就OK了。

阿姆斯特丹最著名的地方是红灯区与SEX MUSEUM,不过我们都没有去看,第二天我们去了阿姆斯特丹北部约15公里左右的风车村。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搭火车,在Koog-Zaandijk站下,步行15分钟便到Zaanse Schans的风车村。
据说Zaanse Schans是最早的工业区,这些风车都是早期的工业的动力,单Zaanse Schans地区,最多时达到800多座风车,直到蒸气动力的发明,风车才慢慢退出工业文明的舞台,留下来的风车,居然成了旅游景点,荷兰人的精明,可见一斑。不过风车村真的很美,美到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大家可以看我们拍的几张图片。








风车村里来自中国的游客也不少,在一个风车屋的入口不远处,有一个中文的警示牌,上面写着“请勿乱扔垃圾,请勿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我倒没有看到,但是大声喧哗还是一如既往,有中国人的地方一定有喧哗,神仙都无法阻止。
游完风车村,我们又返回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道上闲逛。


路过一个游轮的码头,我们决定坐游轮观赏水上阿姆斯特丹的风光,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风光确实相当独特,所有的建筑都是100年左右的老房子,外装修五颜六色,房子都不高,大致5~6层,老城区的建筑物都是挨着的,建筑物与建筑物中间没有留间隙,这应该与荷兰历史上的税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在游轮上认识一个法国人,这个人很热情,也很健谈,不断地说着他的故事,他说他老婆是瑞典人,他在荷兰工作,每周末都要开车回瑞典与他老婆团聚。欧洲国与国之间的货物、劳动力流动是很正常的,甚至比中国省际的流动更没有障碍。在游轮上因为一直与那个法国人聊天,所以也忽略了很多风景,也没有拍照,游完感觉与游南京的秦淮河差不多。
当天晚上,我们乘坐ICE返回德国的法兰克福,然后从法兰克福飞回了广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