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的类型,我们就可以来考量是否适合敏捷。我先来帮你区分开它们。在你开始一项项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项目的需求、执行方式、交付方式和最终目标这些内容,如果需求非常的明确,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在项目之初已经确定,并且不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改变,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确定,项目采用预测型生命周期来推进。
但是如果我们的项目需求是动态的,而且这个需求比较复杂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内部在不断完善中来达成最终的交付,那么此时我们就要选择迭代型生命周期。
如果我们的客户想要根据部分成果来调整最初的需求,也就是说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的反馈,那么此时我们就要选择增量型生命周期。
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往往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可能需要在频繁迭代的时候,考虑到客户的反馈,那么此时我们就要选择敏捷型生命周期,这里请你注意,因为敏捷型生命周期注重频繁的交付,所以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但是如果遇到大型项目,这样就会很吃力而且不太实际,而增量型生命周期是在固定的周期完成部分交付,就会更加适合。
敏捷方法看重的就是交付成果,所以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你的工作场景是预测型和迭代型时,那么你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敏捷方法;当你的工作场景是增量型和敏捷型时,你就可以部分或全部转型敏捷。这里部分和全部具体指什么呢,在下节课中我将为你讲解。
这里我为你列出了一张表格,从项目需求、执行方式、交付方式和最终目标这四个维度进行对比,而且我列出了应对场景作为参考。要注意的是,每个生命周期所对应的场景都是不同的,不要拿着锤子找钉子,敏捷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金油,所有的情况存在即合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场景,来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的方法。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