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
写作都是和文字相处,了解语病是为了给写作打基础。这是写作的必学知识。只有不写出没有毛病的句子,才能组成完美的段落,形成优质的文章。
作者:李明洁,语言学博士,教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偏重文化认知和社会记忆领域。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名词误用为动词
病例1.夏天的丽娃河上倒影着红白两色夹竹桃的倩影。
病例2.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少有时间交友、远足、电脑游戏。
分析
“倩影”和“倒影”都有一个“影”字,它们都是一种影像,也就是,名词误用为动词了。“倒影”是名词,不能带宾语,应该改为动词“倒映”。
“障碍”是一个名词,只能说“排除障碍”、“巨大的障碍”等等。名词不可以带宾语,而“阻碍”是动词,可以带宾语,例2中的“障碍”应为“阻碍”。
修改后:
病例1:夏天的丽娃河上倒映着红白两色夹竹桃的倩影。
病例2: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少有时间交友、远足、玩电脑游戏。
名词与动词的区别
区别名词和动词,有三种方法:
1.在前面加“不”
名词的前面不可以加“不”,而动词可以。例如:不能说“不电脑”“不衣服”,因为“电脑”和“衣服”是名词;但是可以说“不喝水”“不走路”“不玩”
2.在前面加数量词组
名词前而可以加数量词组,而动词不可以。例如:可以说“一支笔”“一张纸”,因为“笔”和“纸”是名词;但是不能说“一直跑”“一棵喊”,因为“跑”和“喊”是动词。“一直跑”听起来是正常的。可是“一直”带有时间的意思,不能称为量词。
3.在后面加“了”
名词的后面不可以加“了”,而动词可以。例如:不能说“书了”“盒子了”,因为“书”和“盒子”是名词;但是可以说“看了”“读了”,因为“看”和“读”是动词。
还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有一些短语,如“人不人,鬼不鬼”“一草一木”,不符合上面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这种情况仅限于成语或者熟语,用于对举式,带有文言色彩。
汉语里也有不少名词和动词兼类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为不同词性的特点。比如:“翻译”既可以是名词,可以说“一名翻译”;又可以是动词,也可以说“翻译了一本外文书”。这类词语还有很多,如:病、漆、锁、网、领导、申请、工作、组织、生活。
动词和形容词误用
病例1:这是一部非常感动的小说,已经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病例2:他垂手站在教练的旁边,绯红着脸,一声不吭。
分析
“感动”是表示心理状态及其变化的心理动词,可以说“我很感动”。但是,“小说非常感动”的说法却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只有人和动物才会感动。因此,也只能说“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
“绯红”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就是“鲜红”的意思。形容词的后面不可以加“着”,因为“着”是用来表示延续的状态的,前面必须用动词。根据语感也能判断:涨红着脸比绯红着脸顺畅。
这些都是由于动词和形容词误用造成的。动词包括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心理动词,它们都容易和形容词混淆。
修改后:
病例1: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已经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病例2:他垂手站在教练的旁边,涨红着脸,一声不吭。
动词与形容词的差别
动词和形容词的相同点是都可以做谓语,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能否受副词“很”修饰、能否带宾语。具体体现为:
及物动词前面不可以加“很”,后面可以带宾语。如:不能说“很拿”,可以说“拿笔”。
不及物动词前面不可以加“很”,后面不可以带宾语。如:不能说“很时间”,“时间”后面不可以有任何宾语。
心理动词前面可以加“很”,后面可以带宾语。如:可以说“很讨厌”,可以说“讨厌上学”。
形容词分为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前面不可以加“很”,后面不能带“着、了”,不可以带宾语。如:不可以说“很等待”“等待着”“等待了”。
性质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多数后面不可以带宾语,如:可以说“很脏”,而“干净”后面不可以有任何宾语;有的性质形容词带“着、了”后可以带宾语,如:“红着脸”“苦了孩子”。
上述两条标准必须同时起作用。如果单用“很”来鉴定,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很难分开;如果单用带不带宾语来鉴定,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又分不开了。
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病例1: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不可屈服的。
病例2:深夜的申江,满天繁星相映万家灯火,十分浪漫迷人。
病例3:我要马上去充电手机,否则就没有办法和公司联系了。
修改后:
病例1: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不可征服的。
病例2:深夜的申江,满天繁星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十分浪漫迷人。
病例3:我要马上去给充电手机,否则就没有办法和公司联系了。
汉语里的动词按照能不能带宾语分为两类:可以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和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有时可以不带宾语,但是不及物动词无论何时都不能带宾语。
及物动词的小类
只要能带宾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
大多数的及物动词带的是受事宾语,即宾语是动词所示的行为动作的接受者,例如:“拿”带上宾语,可以说成“拿笔”。
有的及物动词只能带施事宾语,即宾语是动词所示动作的发出者,例如:“掉了钱”中的“掉”。
还有的及物动词只能带处所宾语,即宾语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或者目的地,如:“去车站”中的“去”。
注:词语的例子,已被笔者更改。
及物动词前面不可以加“很”,后面可以带宾语。如:不能说“很拿”,可以说“拿笔”。原文是:及物动词前面不可以加“很”,后面可以带宾语。如:不能说“很吃”,可以说“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