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慧的人大多是沉默寡言的,多说话的人大半没智慧。白居易对此曾进行反驳,并写诗一首:“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我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如何自著五千文。”既然老子这么说,那他是有智慧,还是没有智慧呢?他为何又写了五千字的书呢?其实老子的意思是说话要过脑子,不要夸夸其谈,废话连天。孔子也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同样是君子寡言的说法。
“塞其兑,闭其门。”兑是卦名,代表嘴巴,上有缺口。这是告诉人们要少言寡语。当然不是完全不说话,而是不说废话,总要言之有物才好。对于修道来说,就要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不但如此,还要把五官六窍,比如,眼睛、耳朵,凡是张开的都闭合起来。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乱吃东西会生病,乱讲话会惹麻烦。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叫人们少说话,把棱角磨平,把分别心化解,最后做到和光同尘。这是做人的最高艺术,就是不高不低,不好不坏,平安一生,最为幸福。这段话不仅是统治人民的原则,也是老子对理想人格的表述。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把尖锐的棱角磨平,把内心的妄念去掉。把外露的闪光收起,不显露特别之处。一个人锋芒外露,就容易摧折。看问题过于主观,坚持自己的意见,就会片面不客观,容易引起是非纷扰。阳光照射,必有照不到的阴暗面,只有懂得“负阴抱阳”对立统一规律,才能“用其光,复归其明”。世间的纷繁复杂也是如此,超脱现实不可能,只能化除成见,无论好坏都因势利导,这便是“同其尘”。
“是谓玄同”,就是要和光同尘,如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二十六章说:“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不只是修道的经验,也是为人处世治国的道理。老子眼里的理想人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最后达到玄妙的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玄同”就是要消除自我的蒙蔽,化除一切的隔膜,超越人伦关系的束缚,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一切的人和事。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做到了最平凡,不容易亲近,也不会被疏远。“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会特别蒙利,不会特别受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没有亲疏,没有利害,没有得失贵贱,永远处于中庸之道,“故为天下贵”。所以,有道之人的作为,永远是中庸之道,既不高明也不卑下,既不骄傲也没有自卑,永远是中和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