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职场上、恋爱中,还是家庭里,各种人际关系中,总能见到一些会哭能闹的人得了红利】。身边如果有这样的人,多半是爱不起来的,但又只能眼睁睁看着利益被抢走,特别不甘心。
既然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难道咱们教育孩子“独立坚强”错了?
自己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直到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也许,“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句话的重点,其实并非在“哭”上,而在于“会”这个字。
【“哭”,其实是一种诉求,是向对方表明你的需要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一种沟通的魅力所在。很多时候,不是对方不愿意给你,而是你不说,他不知道,他也没有办法给你更多。
它的言外之意其实是:你要敢于并且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成为一个“被看见”的人。
所以,我们想要教会孩子的,并非是用哭声博同情,而是怎样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的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步】,告诉他们如何去捍卫:
1、【向对方描述自己的感受】
像“我觉得好委屈”、“我太难受了”、“我非常生气”类似于这样的描述。
2、【向对方描述在什么情况下让你有了这种感受】
比如“当你做这件事时,对我造成了……的影响”
3、【向对方清楚表达你要什么】
比如“请你不要再抢我的玩具了,如果你也想玩,可以等我玩好了再给你。”
帮助孩子表达,也是一种示范,告诉他们遇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去说如何去做。
如果我们总是碍于情面,不说出事实,害怕替自己孩子发声会引来别人的非议,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会让自己的孩子内心收到委屈,另一方面也给孩子做了一次错误的暗示:“也许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只能为了面子而委曲求全。”
【想要在真正面对冲突的时候,能直视着对方,清楚明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更需要日常的练习】。
而作为父母,应该首先成为那个能看见孩子的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与自尊。看见他们暗潮涌动的情绪,看见他们无处安放的焦虑,试着给它们出口,也要试着接纳它们。
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懂得何时该争取,何时该妥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