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乐章

作者: 深蓝色海边的回忆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16:29 被阅读0次

第一乐章:张三的歌

那时所有人都在谈《钢的琴》。

以摄像视角来看男主和妻子呈男左女右的站位。左边是破败的大棚和老城区,右边是完好的大棚和干净的住宅。对称构图,像是比翼鸟,可两只鸟的境遇和前途已完全不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歧。

张猛《钢的琴》

整部电影的配乐极具前苏联风格。像李寿全的《张三的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站在莫斯科郊外的夜晚,看着月下幽会的年轻人坐在长椅上齐声哼唱,那歌声从很深的夜里,飘向了很远的远方。

“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么凄凉……”

不同于夏日集训较为悠闲的学习生活,这个冬天乍一来脚步就格外匆忙。一种考试前的压抑氛围像石头一样悬在每个人的心头。全省统考将至,这是艺术生高中生涯的第一项大考。集训的前些天,一直是刘老师在上课,他说他的任务是在李老师来之前,带我们把暑假学过的课程复习一遍。他是第一次教学生,作为一名在片场听导演指挥的男摄像,刘老师的性子有些温和过头了。讲起课来,再生动的影片素材经由他口,也能产生一种催眠的能力。这让我怀念起李老师在的日子:二十出头的大姑娘,身上永远充满着一股带有艺术气息的年轻活力,讲起课来生动有趣,还不会让人感到疲惫。

一想到李老师,我就又想起了在北京时做的那个梦,梦里,我们暑假一别后便再未相见。按照龙哥给的消息,还好,它不是预知梦。我悄悄舒了一口气,收回飘远的思绪。

许是时间一久,刘老师也注意到我们无精打采的状态,便让我们先下课休息一下。死寂顿时活跃,房间一角的窗帘也动了起来。

“好无聊啊!”右手边的朋友说,伸着大大的懒腰。我和他最近很是熟络。原因是左边的同学找到了伴,不再需要我自作多情的体贴关照了。我说他当初怎么会直奔这里,原来和那女孩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这下是我当电灯泡了。

出去透透气,再回来,放松的时候脑袋很清醒。不过下课的时间持续不了太长,我们很快就得重新开课,毕竟考试还在未来那儿摆着呢。

上课。下课。上课。下学。上学。上课……重复。重复。完全没有了夏日集训时的激情。

对我而言意义重大的一个冬日就这样在枯燥中拉开序幕。当时的我只是忙于接受,并未多想这淡淡的抵触和深深的失望,会给一个月后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校考的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或许一切都有预兆吧,只是我们不易察觉。比如当初同学选择坐在四人位的中间,我就该想到他可能是在等待什么人;包括刘老师,在他善意的眉宇间,就分明写着他以后对我们会是怎样的温柔。

只是当时的我,实在太蠢笨。人在山中,故不知山者全貌。不经意间生发的遗憾,留到未来注定会“回味无穷”。在我身心俱疲,厌倦一日日加深的同时,时间也在马不停蹄地奔走。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4


第二乐章:The Blue Umbrella Suite

“同学们下载一个App,每天至少看五部短片,有助于你们写好故事。”新来的故事老师在投影仪旁叮嘱我们,很像当初李老师为我们推荐公众号的样子。

她是在我们上了一天半左右的课程后过来的,也是人民大学的研究生。莫不是李老师的师姐?龙哥介绍她时,我这样想到。我这人总是因为一些很小的细节,便念起那逝水不复的过往,这是我性格的缺陷,对于写作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优点。

说回故事老师,她为人非常尽职尽责,所讲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故事写作的技巧。故事。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这两个字,我对冬日集训产生了切切实实的厌倦。我要的不是故事会中那样的作品。实话说我认为那里面的东西都很俗。

故事老师上的第一节课,便是让我们练习故事。练习故事分为三种:一种是她讲技巧,一种是我们写给她让她评价,还有一种就是故事接龙。她曾起了一个期末考试时班主任忽然让大家停下手中笔的开头,结尾是我们学生成功地让一笔巨款跑去了非洲。老师皱了皱眉,扫视一眼四周的环境。我知道,她又要说教了。

四周的环境倒挺有艺术气息的。房间的阳台里放着许多播音生练习用的废弃椅子,角落处的阳光和音乐海报把尘埃揉在一起,静谧被一张窗帘遮盖得严严实实。那叠海报中有一张是披头士四人踩过斑马线的瞬间,它被定格为艺术的永恒,似乎每个艺术机构都有这份永恒的显迹。还有一张是摇滚乐的手势,在北京时我向表弟比划过,可他说那是蜘蛛侠吐丝。墙上还挂着几张唱片,不知道能不能用。地上也堆积着一叠,这让我相信从前机构也是有音乐生的。毕竟是教艺术的嘛。可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学习艺术的场所,来自高等学府的电影研究生却在教一群学习艺术的学生如何去应承改卷人的心思。

我恐慌了。

我竟然又回到了自己一直在逃离的地方,那对我来说,心灵的囚牢。

遮光的窗帘将阳光阻挡在外,电灯麻痹的光芒照亮教室的昏暗,以一幅施舍的狂妄姿态。我恐惧,想要逃离这看不见自然本真之光的牢笼。

——但我无能为力。

接下来的日子,写作的瓶颈如期而至,不管我怎么去写,都不胜往日的风光。什么反转、故事结构、写作技巧、必须是七宗罪主题之类的,给我带来莫大的困扰。我不按故事老师给的套路写出来的文章,被点名批评,以前深受李老师称赞的诗意标题,也被故事老师痛批一顿:

“故事不是小说。诗意的标题一定不要有,要留有悬念,勾起改卷老师阅读的兴趣。对话要少,按照那些我教给你们的套路来,一切为故事反转做铺垫。这样老师才会给你高分。”

在为高考而设置的高中里,唯分数论是常有的事。可我没想到,我费尽心思逃离到的艺术学习场所,居然也被这种病态的思想渗入。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可以说关乎到人类文明的存亡。

如若所有的艺术家都按照时代给的标准去创作,麻木顺从,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又谈何用艺术作品去影响时代,为文明的发展指明去向?只有每个人都活成自我,我们所在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这是每个人存在的意义,也是群体必须使之圆满的核心。只是,为了空洞的物质建设,我们文明发展的核心正在一点一点崩塌。

我意识到这点,便决定熬下去。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我来此接受教育,但如果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丧失自己、成为一颗被批量生产的零件,那我还顺承它做什么?所幸,坚持到最后,我的瓶颈期安然度过,不仅获得了许多灵感,还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写作水平的提升。既然如此,那便继续坚持下去吧!

就像皮克斯出品的短片《蓝雨伞之恋》里,彼此之间的距离从咫尺变成天涯,但穿越人海、翻越千山万水之后,终会再一次比肩。在群体中找寻自我的灵性,大抵便是如此。我怀着这样的感悟,可以说是再次启航。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5


第三乐章: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李老师总算来了。当她步履轻盈地走进我们正早读的房间时,各种文常里的名词一瞬间全消失了,只剩下空气静静流动在我的脑海之中。沉寂背后,是惊诧到失声的喜悦。

“咦?怎么停了?大家继续背呀!”李老师笑着说,眼中倒映着彼此眼里的光芒。

读书声更加响亮。

有时候一个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勇气,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这次只是见了李老师一面,我就又变回了当初那个桀骜不驯、无意世俗的少年,过去和未来的界限融合,我又做回了完整的自我。

我不会再以故事老师给的套路去写作,更不会去应承那些阅卷老师,即使会因此拿不到所谓的高分,我也不想再怯懦下去,再向现实妥协。因为不是你向现实妥协了就能到达你想去的远方,你越是妥协就越是堕落,终有一天会跌至深渊,无法前行,如果未来你切身经历过这种抉择,你一定会相信,现实真的具有这种魔力。

李老师上的第一堂课,是让我们谈一下自己这段时间补的电影。我们一个个讲完了自己看过的影片,她接着问我们最喜欢的一部。我回答的是特吕弗的《四百击》:

“我比较喜欢安托万在海边奔跑的长镜头。既是对少管所的逃离,也是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逃离,更是对污秽现实的逃离。他一直跑到海边,终于到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

我对安托万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不满压迫灵性的规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叛离,对这肮脏的世俗勇敢地说一句再见,虽然最后会被接受现实世界驱使的成人抓回来,但这次宝贵的经历却可以在心里种下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终有一日,它会破土而出,以无敌之姿向这枷锁宣战。

接着李老师用投影仪放了一首现代诗,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写的。我记得自己在教师节的时候,为她写了一首诗邮了过去。

我们在课堂上谈舒婷、顾城、海子……李老师说,她认为这些人的格局太小,写的全是情啊爱啊什么的。确实,和眼前这首诗比起来,那些诗人写的格局的确不算大,但在个世界上格局并不意味着一切。有时候仅仅是一点爱和温柔,便足以温暖整个世界。这也算是格局的一种体现吧,况且,诗人们的诗也不全是关于情和爱的。

讲完诗歌,培养了一下鉴赏能力。李老师又为我们放了一个MV,是新裤子的《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那些让人敬仰的神殿/总在无知的人心头灵验”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物质的骗局/匆匆的蚂蚁/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新裤子 Live

红色背景的的舞美、高频的闪光、酷炫的剪辑,令人目不暇接,震撼之余李老师反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文化的人不会伤心呢?”

这是我很早之前就有了答案的问题。

当一个人思考的越多、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多,他也就会越来越发觉自己的悲哀,于是时常伤心。因命运的不可违、际遇的难定、自身存在意义的追寻等,这些都成为困扰他的永恒天问。一个人越是有“文化”,他就越能看到存在的卑微,这里的“文化”不是指一张学历表,而是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一纸文凭并不意味着他的拥有者有深刻的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

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的人,过着井底之蛙的日子,在自我满足里消磨自认为美满的一生,虽然也挺值得羡慕,但是——世界上没有人会一直是井底之蛙的,或多或少,井口都会有一两只鸟儿飞过,那些人也会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和更遥远的风景。不会有人能在自我欺骗中安度一生,因为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他们会不经意地思考起生命存在的意义。哪怕是一瞬间,其中的悔恨也足以在他们内心深处扎根一生。

但有文化的人何尝又不是井底之蛙呢?高铭写过这样一句话:“在真实来临之前,你无法证明自己不在虚幻之中。”我们所处的世界永远也探究不完,远方之外还有远方的存在,一切的真相一直都在我们触摸到的范围之外。了解到我们也是井底之蛙这一点,有文化就更加伤心了。

生活总是不经意间引人思考,并让其得到自己的理解。李老师应是生活赠予我的礼物。我走在夜色沉冥如水星光微弱不存的夜路上,独自返回酒店,任由周遭车马喧嚣、人声聒噪。只是我忘了一点,所有的得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都在身体力行地告知我这一点。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6


第四乐章:夜游神

什么是夜游神?

“夜游神啊,游游荡荡。”主唱阿麦说。

李老师说:“很诡异的歌,讲得很直接,所以不能正式播出。”

又是因为触碰到社会这个庞然大物的痛点了吗?那它未免也太敏感、不可示人的痛点太多了些。我为它感到悲哀,做什么都要遮遮掩掩,本来的面目非要藏着掖着;我也为所有人感到悲哀,在这一个自我阉割的时代,至高无上的理想圣地也逃脱不了现世的侵蚀。

然而,悲哀的真相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所有的理想都需要现实的跳板,才能凌空绽放。就像艺术需要钱财来挥洒,科研需要政策来支持。历史上,无论哪一位出世的隐者,说到底都在这个世界之内。我们战战兢兢,只求在尘世之外,寻觅一个清净的居所;或者放下尘世的羁绊,去陌生的远方流浪。殊不知,我们一心要避开尘世纷扰,却让这避开变成了最大的纷扰。庄子笔下展翅的鲲鹏与御风而行的列子,犹不能离开风与世界的无形。因此我们自降目标说,无需脱离此界,避开尘世纷扰就行。

后来发生的事也印证了这点。不管李老师的思想理念有多么先进,她也不得不以考试为基础来要求我们。毕竟只要我们还活在人世,就无法彻底反抗这个世界。但即使我明白了这些,我也难以接受它,向它妥协。于是我才发现,自己选择要走的路是多么艰难,那是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我犹豫再三,转念一想,反正横竖一条命,离开只是早晚的问题,就踏出去吧!如果我没有走上这条路,我敢肯定,当最后我离开这座世界时,一定会无比悔恨!

那么,什么是夜游神呢?

夜游神啊,是一个摆脱不了世间纷扰的神。是你,也是我,是我们所有活着的人。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7


第五乐章:天下

早上六点钟的太阳,在城里是看不到的。我和同学只能在蒙蒙亮的晨光里,看那些相差无几的车辆从适中宽度的马路上平稳地驶过,根据它们可怜的数量和生硬的速度,来判断接下来我们是走还是跑去众创空间。有时候到得比较早,我会一个人去四楼的卫生间。我不能理解酒店用玻璃做卫生间墙壁的用意,我不是暴露狂也不是偷窥狂,受不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小情趣。夏日和冬日入住的两家酒店都是如此,不知站在酒店迷宫般的走廊上,是否有人和我一样为此感到不可思议呢?

三楼到四楼的楼梯总是黑漆漆的,石阶上铺的塑料毯在脚底呻吟,令人不禁担忧阶梯是否会突然断裂。我们集训的时间恰巧是四楼休息的时间,所以它总是很空荡,两边的玻璃门给我一种候机厅的感觉,像是在讲述着一个旅人坐在机场的咖啡厅里通过透明的玻璃看飞机起飞,这样一段缓慢且悠长的故事。

平常中夹带着一丝惬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平常构成了一个整体的世界,使它得以日复一日地运转下去。现在我们面对的“世界”,古时往往称作“天下”。谭盾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所作的配乐《天下》,悲凉的格调便是人面对世界或者说命运的真实写照。

冬日集训前还在高中的那段时间,我接触了大量古诗词,因为课余时间零碎,我只能停下小说和散文的创作,转而研究诗歌。带着这份古典韵味,我又看了大量的古装电影,并最终写出了一篇五千多字的古典默剧,我就是在那个时候了解到《天下》的。两者表现的都是人面对命运的无助,面对时代的无力。不管你是谁,为怎样的信念而战斗,可到了面对全天下的意志时,你也只是一粒渺小的萤火。

李老师讲的内容越来越服务于考纲,还在局中的少年不得不按照棋手的意思行事,我感到深深的无力和难掩的羞愧。我多希望四楼是一个飞机场,我想爬上飞机,飞离这个世界;我多希望我是自己笔下的凤凰,我将自焚吾身,净化这个尘世。

可我终究是我,现实终究是现实。

天下也还是那个天下。

不过,我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暗中萌动,在那不属于天下范围的地方。我把手放在胸口,静静等待有朝一日它醍醐的呼唤。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8


第六乐章:Say It Again

李老师还没来的时候,我每次拿到手机,都会去听一遍盘尼西林的Say it again,那是我从李老师的网易云账号上了解到的。当时我想,我每次听一遍这首歌,听的次数多了,李老师就会来了,很唯心主义,但也可以说是量子纠缠,这就比较唯物了。当然,如果我们非要给唯心和唯物划清界限,那我们可真就是一个废物了。这个世界矛盾得很,所有的是非善恶生死对立都并不绝对,而是杂糅在一起,现实中有梦幻,梦幻中有现实。盘尼西林的Say it again便是这种风格。

可是这个冬天梦幻和现实分离得比较重,我也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我琢磨自己时时盼着李老师能来的原因。大概是在我六年的文学创作里,她是唯一一个没有像身边所有人一样质疑我,反而给我莫大鼓舞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夏日集训时,我的一篇小说被她挑选出来在课堂上评阅。各种细节的疏忽和常识的漏洞都被她无情指出,那些我写作时牵强地搪塞过去的不顺之处也被她尖锐挑明。我脸上火辣辣的温热蔓延到心脏,使我第一次里里外外地都感受到被人在意的温暖。我明白了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如果想应付了事,那么受众的火眼金睛一定会让他无处可遁。因为艺术创作就像把自己的灵魂裸露给世人,电子显微镜下,你每一根神经都会被人看得一清二楚。

我很想诸如此的事情再发生,哪怕一次也好。可是没有。我在煎熬中度过了每一天的冬日集训。晚上回到酒店瘫倒在床上,深感同样的地点和人,竟再没有一件令我得到满足的事。唉!时间变了啊!

李老师讲一晌看片分析,故事老师讲一晌故事,刘老师监督我们按时起床并背文常。每逢周六周日,故事老师还要回人民大学一趟,空出的一晌时间,还会被龙哥拿出来考试。这就是我的日常。没有快乐,只有哀伤。

现实总会和预想大相径庭,当我真正理解这点时,一个更大的挑战已经在不远处悄然酝酿。然后——

下一曲开始了!

20419

相关文章

  • 七乐章

    第一乐章:张三的歌 那时所有人都在谈《钢的琴》。 以摄像视角来看男主和妻子呈男左女右的站位。左边是破败的大棚和老城...

  • 2019-08-06

    第一乐章——牛郎织女七夕会,宾朋共祝珍珠婚。 第二乐章——鲜花祝福春常在,分享蛋糕甜如蜜。 第三乐章——真情告白肺...

  • 混血的乐章(七)

    北方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城市,出产着极为珍贵的白晶矿。可以说整个城市都是在这块富矿脉上建立的。 奥贝莉此刻...

  • 古风·耀瓷情(音乐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录 序 第一乐章·少年 第二乐章·心语 第三乐章·工匠 第四乐章·风物 第五乐章·情话 第六...

  • 乐章

  • 乐章

    舞台上正演奏着《命运交响曲》 我的耳畔 只听到你的呼吸。

  • 乐章

    红尘曾渡 一身烟火 未能风轻云淡 凡间难留 费尽心思 终究抱憾而去 九十九山外钟鸣 卜一卜前路谁领 洞火深处欲窥全...

  • 乐章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最动听的乐章。

  • 乐章

    窗外下着雨 屋内燃一支香 我就这样静静的坐着 听窗外 滴答滴答的雨 滴落在车鸣声中 滴落在机器轰鸣声中 滴落在远处...

  • 乐章

    我们总以为去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损失,但其实不是的,去爱才是真正的幸福,一个人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去做自己新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乐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o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