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其关键时刻做选择的质量。同样道理,企业的经营绩效,很大程度上是一系列决策的累加效果。决策是我们自己与全世界的博弈。在既定的商业场景中,只要用对了决策框架,就可以大幅提高决策的质量。
很多优化理论的前提是未来情况已尽在掌握,决策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显然与现实不符,现实的情况是每个决策点均是信息不充分情况下的判断,人们决策的目标是为了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紧要关头甚至是为了活下去。
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当我们把人当作一个行为系统来看的时候,人和蚂蚁的认知能力类似。
蚂蚁在海边爬行,它虽然能感知蚁巢的大致方向,但它既不能预知途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其视野也是很有限的。由于这种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所以每当蚂蚁遇到一块石头或什么别的障碍时,就不得不改变前进的方向。蚂蚁行为看起来的复杂性,是由于海岸的复杂性引起的。
人们在决策中就有点像这种海边的蚂蚁,只能根据有限信息和局部情况,依照不那么全面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管理学大师赫伯特·西蒙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在当时情形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这更接近于一种逐步逼近的战略。
而麦穗理论就是在此场景下的一个决策框架:苏格拉底带着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前,说: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走不要回头,途中摘下一支,也只能摘下一支,你认为最大的麦穗。
麦穗理论的要点: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时,只观察不下手,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验证第一段判断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走到第三段时,摘下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尽管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
现实中的最优决策只能存在于理论中,更像是理论学家对过去的模拟。而我们追求的是满意的决策,通过麦穗理论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实现满意是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