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那个年代,“爱情”这两个字眼似乎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
我的家庭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合理搭配。父母的相识也逃不过传统式的相亲方式-说媒,就是由两家人的一个亲戚从中牵线,促成了这段姻缘。据说两个人被安排见了一面就定了亲,母亲就嫁给了一贫如洗的父亲。
父亲家是单亲家庭,和奶奶相依为命,母亲刚嫁过来不久父亲就被通知要去外地进修两年,于是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都落到了母亲的身上,父亲去了不到一年我就出生了,而母亲就更加忙了,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话,父亲就定期给家里写信,有时候一封信十天半个月才能到家,为了一封信母亲能激动好久,那封信就成了母亲所有的寄托,仿佛信上的内容会幻化成父亲的脸庞在她耳边诉说。
就这样母亲待在一个还不算太熟悉的家庭里承包了一切,让在外面学习的父亲无后顾之忧。她当时也只是一个刚刚20岁左右的小姑娘,被迫成长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默默的为他的男人付出,守护着他们的家庭。父亲也没让她失望,拒绝了外面优厚的待遇,学成之际毅然决然的回了老家,利用所学知识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母亲就负责家里的农活,慢慢的两个年轻人盖起了人生中第一座楼房,用我母亲的话说,他们终于有个像样的窝了。就这样,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的虽然不大但很温暖的家。
父亲是典型的中国男人,用现在的话说有点“直男”。他不会表达自己外在的情感,更不会说一些肉麻的话。为此,母亲苦恼了很久,但如此直男的他也会在学习回来的时候给母亲买件衣服,会把每个月挣的钱一毛不剩的全上交给母亲保管,这也许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吧。
母亲也心疼上班辛苦的父亲,在生活中也是全心全意照顾好他,除了一日三餐热气腾腾的饭菜,母亲还会把父亲第二天上班的衣服放好,甚至连袜子都会放在跟前。我眼中父母之间的爱情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举动,也没有很多甜言蜜语的表达,一粥一菜,一衣一物,胜过千言万语。
我从父母身上看到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付出和守护,还有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认定。父亲甚至从来没有当面和母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是母亲心里知道那份爱,也坚信那份爱,父母那辈人的爱情就是如此的简单纯粹。
现在的年轻情侣恨不得得天天说着我爱你才能知道彼此的那份爱,我们都说时代变了,现在人的爱情也变了,过去认定一个人就是一辈子,现在一辈子可能会认定好几个人,其实爱情一直都是这么简单纯粹,变得不是爱情,是人心,人心里想的复杂了,爱情也就变得复杂了。
20岁左右和你牵手走到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的人,你一路目睹他/她从一个妙龄少男少女到现在或慈祥或苍伤的脸庞,这大概就是父母爱情的最好的诠释吧,相伴即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