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百年来王阳明》第七章心学的价值担当
王阳明经过父亲那座山、理学那道坎、宦官那个坑、生死那道关之后,又在龙场悟出心外无物之道。王阳明从他个体的生命中诞生出了这个民族文明的璀璨光芒,悟到的是心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奠基理论:心即理,心外无物,过去那种向具体事物寻求真理的做法是错误的。诞生了中国五百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心学。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主要有三方面理由:
第一个理由:王阳明通过自身的感悟,“簸弄精神,非道也。”否定了道教;又让面壁三年不动不说话的神僧还俗回家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做到了对佛教的超越。然后认为儒家正宗。
第二个理由:拿起而非放下。佛教最后求的是解脱--放下。儒生齐君房在穷困潦倒时,吃了一个和尚给他的一个巴掌大的枣后,大彻大悟削发为僧,把自己人生的困顿、屈辱、悲哀全都放下。
而阳明心学讲的是担当---拿起来。王阳明在无书无资料的情况下写了《五经臆说》,还建立了龙冈书院,收徒讲课。这是王阳明就现有条件,能做的,立即行动起来,也即担当。之后,在他感召下,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相继又建起了37座书院。他还亲自主持了贵阳书院,讲心学,以传播思想为已任。
第三个理由:佛学讲圆融,而儒家要讲担当的,讲达则兼济天下,碰到事情不是回避而是要解决问题的。
书中讲了三个事例:
第一个是,思州知州在得知王阳明的书院“士类感慕者云集听讲,居民欢聚而观如堵焉”,成为当地一景时,心生妒嫉,派出手下到龙冈书院砸场被打的狼狈逃窜,而后状告至贵宁道按察司,结果,王阳明一封犀利的信解决了此事:我被刘瑾廷杖四十,关进诏狱,又派锦衣卫追杀,然后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龙驿,我不仅在这儿挺直了脊梁、挺直了腰板,还悟出了我的阳明心学。我连权势熏天的刘瑾都没跪过,你算老几?
每二个是,水西宣慰使安贵荣写信给王阳明,想向朝廷建议把所有驿站都撤了,你看怎么样?王阳明回信,二话不说,直接捅破他的野心。安贵荣看王阳明如此厉害,即使被骂得狗血喷头,也是对王阳明佩服不已,不敢再去招惹他。
第三个是,安贵荣面对手下部落两人反叛,按兵不动,作壁上观,王阳明又写信给安骂得他冷汗直冒,连声称自己错了,立刻派兵平乱。王阳明救当地百姓的目的达到了。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阳明心学的本质与佛教的禅悟根本不一样。
心学是满满的正能量,是满满的价值担当。
学完的之后,总得感受就是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不找借口,不找理由,行动起来,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一半。
办法总比问题多。心之所向,行之所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了,不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