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人能控制住的唯一

人能控制住的唯一

作者: 凡影文思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14:19 被阅读0次

    “人研究世界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去控制世界,这是人的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研究世界就要给世界下定义,而这定义是人强加给这世界的,也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和尼采的权力意志都可以理解为:我执”---新浪微博@续祥小师父的瘦金体。

    “我”都在试图控制这个世界。

    比如公交车司机在车站进口出靠边停车上人以后,他顺着车站道内滑向车站出口,通常司机会再次停车开门,这个时候,往往车上乘客会说:“还停什么停?”。说这句话的人,其潜意识里的“控制意识”所构想的场景是这样的:“我上了车,车就应该马上开走”,谓之投射。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谓之反射。于是,他的“我”便未能实现对这个世界的有效“控制”,因此其“我”便残破不全,他只能通过大声吼叫“还停什么停”来试图填补这个“残破”,这便是第二次“控制”。

    “控制”这条意识的本质,就是“我”的自我实现。

    第一部分 “我”是“小我”

    这个时刻想通过“控制”这样的行为的实施与收到结果之间的差异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让自己自我实现的“我”,本质上只是“小我”,之所以被称之为“小”,概因他的一切起心动念的最为本质的诉求仅仅是:为了自我实现。

    比如公交车上大声喊:“停什么停”的人,他已经上车,在阻止公交车司机二次停站(当然,现在赖站的现象基本已经没有)时,他的行为实际上阻止了二次停站有可能上车的乘客,因此可以证明,他这样喊叫的行为的本质只是为了他的方便快捷,而不管不顾其他人,因此,这便是“小我”的体现。

    第二部分 能控制得住吗?

    每一个当下,有缘众生由于彼此之间的缘分使然,会奇妙地相聚于同一个时空当中,形成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意义上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双方都在将自己的“小我”打包并向这个平台投射,在潜意识深处都渴望能够收到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诉求的反射,谓之极致的、完美的自我实现(因此,这里侧重于精神意义上的利益)。本质上就是“控制”,也就是站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船头的莱昂纳多吼出的:“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所表征的人的潜意识深处的特点。

    试着回看分分秒秒里的人际关系,无不都是如此。

    最常见的就是普通交谈,当甲正在表达自己时,乙却根本不接甲,而是转说:“我怎样怎样”,稍微用心便可体察得到,这个瞬间里,甲的那种“如鲠在喉”的压抑感。

    就在这个当下,其势态发展便来到了甲乙双方之间的相对“势”差所能决定的方面。

    人际关系当中,受多种错踪复杂的关系的影响,在某个当下,“交流平台”上的甲乙双方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势”差。

    比如领导与下属、长辈与晚辈、甲方和乙方(合同)、身材高大与身材瘦小、追求阶段的男子与女子等等关系平台上,前者的势明显高于后者。

    1.相对势高:势低者会顺从势高者,以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为例,往上爬的本质原因并不在于明意识所能感知到的“钱、权、色”,而本质上是“自己位高,下属则会唯唯诺诺,唯我马首是瞻,因此,我的自我实现的概率将会无限趋近于完美的状态”,所以,相对势高者在其“势高”的时间段里,其自我很容易得到实现,也就是说,他能相对有效地控制世界。

    2.相对势均:这种情况几乎就是常见的矛盾爆发的根源,比如先上车的乘客与公交车司机之间,势差基本相当,当然,很多乘客会天真地认为自己的势会高于服务行业的司机。所以经常会在网络视频上看到,乘客打司机甚至抢夺方向盘,而司机呢,有些会隐忍、有些则会反抗。这些现象背后,都存在着“势均”而引起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双方能否控制得住这个世界还是个未知数,自我能否得以实现是个未知数。

    3.相对势低:表现则就是“相对势高”反过来。

    但是,“势”这个存在状态的特点却是:“无恒久性”,比如:“退休抑郁症”的产生、比如婚前男人像条狗,婚后像太上皇等等现象。因此,“走着瞧”、“风水轮流转”等等自我暗示便是对某一个瞬间里,某个“我”试图去控制世界的这种想法的讽刺。

    某个瞬间,“控制”是个假象,不过是当下这个瞬间里,双方的势差的体现!

    曾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背景是长辈因矛盾被打服在地上,照片的主角是某少年晚辈,也是披红挂彩,但其望向镜头的眼睛,却透露出与年龄不相吻合的愤怒、仇恨。

    能控制得住吗?能!不过是势高之时的假象!

    能控制得住吗?不能!假象背后,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控制住的“心”!

    第三部分 向“外”控制是个伪命题

    人的“我”,确切地说是“小我”,总是在向“外”于自己的范围里寻找着对象,试图通过“控制”对象来让自己收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物质与精神,本质上则是侧重在精神层面)的反射,来追求自己的自我实现。

    但是受因缘决定的“势”的变化的暗线影响,人的潜意识总是处于判断与当下这个因缘所决定的,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对象之间的“势”,究竟孰高孰低的“判断”当中。

    而这个判断的标准又是依“过去”这个概念里自己的“学识、常识、经验、教训”而合起来的这个“小我”的特点。

    因此,人总是处于依这个标准而为世界所下的定义“我的势高于他、平于他、低于他”的一种“自我认知”的心理存在状态中,而这个世界所谓的客观特点则根本不存在!因此,“我”便以此“自我认知”开始采取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方式来“控制”这个世界。

    (这种潜意识级的心理存在状态真的太像《觉林菩萨偈》里的“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了!)

    因此,“我”便会深深地、意无反顾地执着这个“自我认知”,认为这是“absolutely correct”,从而外化为所有的言行举止。

    但是讽刺的是,人却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不能每次都能给自己带来完全符合自己利益(物质与精神,偏重于精神)的反射,也就是说,这个“我”几乎从来未曾真正地、长效地自我实现过!

    这就说明,人试图长效地、真正地“控制”“外”于自己的世界,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伪命题。

    第四部分 念头产生及外化的过程

    “外”无法被长效、真正地控制,那就向“内”看。

    “内”是什么,在哪里,说不清楚便暂且不说。

    而人所有的念头便是来源于这个“内”,心理学上冠以“潜意识”,这个“内”很像一块无限容量的硬盘,里面储存着的东西大概包括:与生俱来的东西(先天)、学识、常识、经验、教训(后天)。

    这块硬盘又像是大海,不停地翻滚着诸多的波浪,这波浪便是潜意识级的思维冲动。这些波浪都有着“想实现”的冲动,但是,它们会在硬盘外面一点点的某间“屋子”里,被一个可以被称之为“小我”的CPU,进行比对、判断,“小我”比对着这些波浪与外界的“势差”,做出吻合“势差”的判断。

    (周星驰作品《功夫》里,周星驰在挑选猪笼城寨居民与之PK的那幕戏便是形象化的注解)

    然后,“小我”会绝对认同自己的对比与判断(这就是!这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

    在“自己的对比判断”绝对正确的自我暗示下,“屋子里”不符合这个结果的波浪便会被送返回“内”这个硬盘,而符合这个结果的波浪,便会被再向“外”传送,形成“明意识”所能清晰认知的念头,并由“眼耳鼻舌身”实施具体的行为。

    这就是念头(潜意识级)由“内”向“外”一步步变成念头(明意识级)和行为的过程。

    第五部分 小我

    潜意识级的念头的产生无法控制,同时明意识级的念头及其行为也不可控制(否则哪来希望买后悔药这一说呢?)

    聚焦到“屋子里”的那个起对比和判断作用的CPU“小我”上,人世间,所能感知到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究其根本,都是这个“小我”当初那无比坚定的“我的判断我的选择绝对正确”的自我暗示所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切无非是自作自受)

    因此,问题的本质就是这个“小我”。

    由着他的随意发挥,(这就是由着性子乱来的说法)我们会惊讶于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给我们造成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境遇,让我们的“自我”总感觉很难长效地实现,感觉自己的生存的存在状态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黏拉糊扯”的特点。

    很多人到了这里,便会产生“不明究理”的无助感,于是,只能借托“命”而悲鸣:“我的命怎会是这样!”

    “命”不过是那个在“屋子里”进行对比和判断,并向“外”放行,且形成明意识级的念头及行为的那个“小我”一手造成!

    根本就没有什么“宿命论”的命不命之说,命,都是“小我”一手造成,且由“我”来享受。

    第六部分 能控制的唯一

    不同于“小我”的这个“我”,暂且用“大我”来加以区分。

    这个“大我”的某些个部分,或者根本就是这个“大我”,他所扮演的角色总是在承担“小我”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诚然,某些时候,“小我”的正确选择给“大我”带来的好的结果(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以被定义为“舒服”,而不正确的选择给“大我”带来坏的结果(比如喝酒致肝病)可以被定义为“痛苦”,但抛开这些舒服与痛苦,“大我”本质上,是无条件地在承受结果!

    因此,为了让“结果”在理论上大概率地倾向“好”的方面,或者根本就是说,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命”。

    只能好好地控制“屋子里”的那个起对比判断作用的“小我”,控制他的工作过程!

    能做这事儿的,估计就应该是“大我”这个概念。

    1.“内”这个潜意识级的存在状态里产生的诸多如波浪般的潜意识的念头无法控制;

    2.外化而为的明意识级念头及行为也无法控制;

    而只有“大我”,不以“小我”的一己私欲为重,而以“道”为重,来形成明意识级的念头及行为,比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温良恭俭让”的五德、比如“视天下苍生为己任”等等自我暗示,这本身就是在控制“小我”。从而让明意识级的念头及行为带有高概论的“正确性”,从而增加“命好”的概率。

    也只有在这里,才存在着一个所谓的“大我”在控制着“小我”。

    能够控制着的,就是在这里,控制“小我”。

    这种存在状态,真的好像《金刚经》里的“善护念”,真的太像了。

    第七部分 自我的和解

    “大我”与“小我”的相对而立,实则为内在层面里的一种分裂态,但究其“小我”的发展历程,这个分裂态的特点是:

    1.青铜时代:“小我”完全由着自己性子来,谓之肆意妄为,“大我”只能承受,而无任何观照力及控制力;

    2.白银时代:“大我”逐渐开始思考“小我”的诸多行为的特点,并试图加以控制;这个时期,“分裂”感最为强烈,并且,最为激烈的,是“大我”与“小我”的对抗。

    3.黄金时代:“小我”逐渐消停,“大我”逐渐占据上风,综合结果开始朝着所谓的“好”的方面发展。

    4.钻石时代:“小我”和“大我”走向和解,不再存在着对立与对抗。合二为一,身心相谐。

    到了这里,才是真正的“控制”,真正的控制自己的命运。

    (忽然想到周星驰作品《大话西游2之大圣娶亲》里,朱茵饰演的那两条“如来佛祖的灯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能控制住的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qu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