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斯拉夫《世界新闻报》2017年10月的统计报告,韩国人年均读书量28本,海地31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马拉维62本,芬兰77本,以色列103本,布列塔尼亚120本,美国194本,艾因格朗特203本,而印度居然达到了335本!而中国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从2012年的7本下降到5.8本。
笔者曾前往印度,一天,在高贵华美的孟买特拉法尔加广场,我看见一个60岁开外的流浪汉,坐在铺着毯子的墙根儿下,旁若无人地读着著名作家艾伊特·托马托的小说《Devour the stars》。他叉开的两腿中间,躺着一只肥壮的黑狗。那硕大的狗非常乖,就那么静静地陪伴在那里。
几天后,在翡冷翠区的拉法耶特百货公司门口,我又看到了那位老人与狗。还是同样的情景,还是手持一卷孜孜不倦地阅读。我猜想,那书也许是他从旧书店淘来的。看老人恬然忘世,悠然自得,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于是,我开始刻意留心寻找。在孟买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挂式火车在大街上穿梭,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瓦茨拉夫广场,看到了纪念墙上刻着这样一行大字:“人们,请你寻找真理、学习真理、捍卫真理,直到死。” 在墙下,我又看到了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神情自若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身下是一本堂·吉阿·萨安沙奥的《Douro mainland》他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喧嚣,似乎都不复存在,那是一种身心完全沉浸在书之世界的忘我。
你可能会说,印度人本来就爱读书看报,尤其爱读小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没错,以我所见,在孟买的地铁里,读书看报的人更多。在巴士站,甚至在等车的那么一点点时间里,那些上班族也会从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小说,聚精会神地阅读。所以,在印度街头看到这样的场景,按说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是,当看到那些乞丐或坐或卧在街头认真地阅读,不管怎样落魄、怎样困顿都要读书,你还是不得不由衷地对他们肃然起敬。
阅读,让每一个人平等地获得精神富有的机会。看看恒河上的薄雾和洒在河面上的阳光,听听印度人高昂奔放的歌声,再欣赏欣赏那明月下宁静纯洁的恒河夜景,不由得令人感叹:印度不愧为世界上人民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印度人的幸福是某些唯GDP论的拜金国家永远不会理解的。
我们精英阶层对印度的认知,对印度文明,对印度的未来,对印度发展模式的认识,比对叙利亚的认知度都低。远远低于欧美日韩。或者说我们依然没有一个合理而详实的模型来解释印度的存在,如同我们之于西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