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札记--043
人生之商业模式
01 像经营一家公司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段时间。这一论述,熊培云先生专有一文《人是什么单位?》。全文如下:
在计划经济盛行的时代,中国人多生活在单位文化里。陌生人见面,或是办点什么大事小情,难免会被问及“是什么单位的”。单位无所不在,正因为此,当刘震云将单位文化描述成“一地鸡毛”时,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曾说,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同样,区别于“你属于某个单位”,每个人更应该回答的是“自己是什么单位”,“人是什么单位”。
最近,我在思想国网站(www.sixiangguo.com)就此提问并得到一些答案。
有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因为我们担心不被别人承认和赞赏,担心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成为一个失败者,害怕自己脱离单位之后就会成为一株无所依靠的小草,甚至连生存也难以为继,我们都需要可以乘凉的大树。”
有说:“我是思考的单位”。“我思故我在,思考创造社会价值,一切的人类智慧成果都是从思考中得来,没有思考,人类就不会进步,没有思考,人类也无法继续生存。”
前者,“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道出了人类的困境或者人性的弱点。我曾经论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并更换工具。之所以要更换工具,是因为任何工具在被交付使用时,同样会通过“具体使用方法”“奴役”人。比如说,汽车的方向盘发明了,司机的手就被绑在方向盘上,不可能一边开车,一边翻看《猫和老鼠》。单位同样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在意识到单位可以并可能像工具般更换以前,人所受到的这种“奴役”几乎是一辈子的事。
后者,“人是思考的单位”,这也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正因为人人都能思考,都在思考,都“各怀鬼胎”,民主作为利益协调器才成为可能和必要。
然而,以上回答仍停留于从政治学或社会学意义上阐述人的功用,而没有从哲学意义上触摸到人的本质。我以为,一个人若要真正解放自己的心灵,就必须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人之内涵拨云见日。故而我关于“人是什么单位”的回答是“人是时间单位”、“人是时间的尺度”。
为什么“人是时间单位”?且不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陈词滥调,我们不妨找些其他论据。比如,为什么我们介绍“思想家胡适”时,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段时间——胡适(1891-1962)?道理很简单,人是生命,有生卒年月,人归根到底是一段时间。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我们在时间中获得生命。
那么,胡适是不是地理(空间)单位呢?不是。胡适生于绩溪,长在上海,学在美国,死在台湾。显然,我们不能在“思想家胡适”后面加上“绩溪—上海—美国—台北”这样一条地理尾巴。因为这些标注既不完整也不正确。一方面,它会遗漏其他许多地理信息;另一方面,任何地方都不属于胡适。真正属于他的,只是他曾经生活过的71年。如丹东临死前所哀叹,没有谁可以把祖国放在鞋底上带走。然而,即使我们被送到月球上去,我们同样能够带走属于自己的时间。
理解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非“属于某个单位”的单位十分重要。即使你穷尽有生之年仍不能像凡高那样获得死后的哀名,或者像华盛顿一样收获永恒的荣耀,但是,它至少可以使你不至于沦为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只知按部就班被动奉献(工作)的螺丝钉。“我是单位”,“我是时间单位”,“我是时间的尺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关于生命意义的挖掘,并非忠诚于地理与环境,而是忠诚于我们自己的一生(这段时间)——正是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并见证一个时代。所以,一个写作者,应该站在自己的生命本身,站在一个时代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心声,而非生在中国便只为中国人表达,到了美国便只为美国人说话。正因为此,历史上那些真正留下丰功伟绩并值得后世怀念的人,其所创造的,多是“划时代意义”,而非“划地理意义”,或“划种族意义”,“划单位意义”。那些真正推动人类进步者,因为将自己归属于时间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们站在时间而不是空间的维度,做一个世界公民,辛勤劳动、实现一生。在此意义上,那些即使如中国某院士所言“不幸生在中国”者,亦没有理由为自己所处的空间感到羞耻,每个人只对自己的时间负责,并因其拥有的时间创造荣耀。
人应该爱时间,而不是爱空间。时间之爱是面向个体的,是绝对的,那是我们惟一的存在;而空间之爱则是相对的,是面向公众的,是通过物质或精神的契约才得以实现的。一个人,如果生于猪圈,便说自己“热爱猪圈”,这种“爱猪圈主义”显然不是一种高尚情操。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断定这是一种“以地理限制或屠杀时间”、灭绝人类未来与希望的庸俗情感。正因为此,我愿意以更广阔的视角将我所热爱之国视为时间之国,一种立于时间维度上的精神与思想之国,而绝非空间意义上逆来顺受的,或与生俱来的“嫁鸡随鸡”式的地理与政治之热爱。
所以我说,人应该为时间耕耘,而非为空间奔命;一个人无论占有多少疆土,如果不能在时间上做自己的主人,其所拥有的仍不过是贫困一生。真正壮美的生命,是做时间之王,而非做空间之王(或者奴仆)。以生命与时间的名义,每个人作为其所生息的时代中的一员,不应该停留于寻找地理意义上的与生俱来的归属,而应忠诚于自己一生的光阴,不断创造并享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完)
如是,人生就是一段时间!从出生那一刻,你就开始匀速获取你的时间,直到死去那一刻。你生来就拥有且最宝贵之财富,就是这段时间,你一生获取之全部其它财富,都基于对这段时间的运用。你的一生,就是一边获取时间,一边出售时间,一边获取财富。
因此,万万不要以为企业才有商业模式,人生亦有商业模式。所以,即便是打工,也要像经营一家公司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本质是经营好自己人生的这段时间。
02 人生之三种商业模式
所谓人生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的方式:不管你是谁,靠什么技能做什么工作,本质上你都是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在赚钱。因此,人生的商业模式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比如你每天去上班,月月领工资,相当于你把一个月每周周一到周五的每天8小时打包出售给老板,老板每个月给你结算一次。这个过程中,你的时间只能出售一次,也只能收益一次。
第二种: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比如你是作家,花一年时间写了一本书,卖了10年,你赚了10年的版税。这就相当于,你把自己写书的那一年时间重复出售了10年。一次付出,重复出售,持续赚钱,这就叫“睡后收入”——睡着觉都在赚钱。
第三种: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比如你创业做老板,招了10个员工,让他们为你赚钱。这就相当于你花钱购买了这10个人的时间,然后再利用这个10个人的时间赚钱,这个过程中只要是低买高卖,你就是赚的。
我们所有人,都在同时使用三种人生商业模式,只是占比不同而已,有的人第一种占比多,有的人第三种占比多。
03 三种人生商业模式的之优化
(1)第一种人生商业模式之优化。有5种方式,每种又有不同的技巧和路径。
有一个前提,不是你所有的时间都在为你赚钱,你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卖不出去的。它一秒一秒的流逝,你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最初,很多人根本卖不出自己的时间——比如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本质就是没有人购买你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讲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时间卖不出去,因此想要打包一次出售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
越觉得自己时间不那么值钱的人,越渴望稳定的工作——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时间超值钱,在市场上从不担心没有买家,他怎么会如此渴望稳定的工作呢?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第一:尽可能有份稳定工作。从打零工做兼职(零售自己的时间),到找一份稳定工作(批量出售自己的时间),就是为了提高时间出售占比,多卖一点就多赚一点。
第二:尽可能找有KPI的工作。所谓别让死工资拖垮你,找有KPI的工作是第一步解救措施。这样你就可以提高时间出售占比。
比如有人在北京做小编,时间根本不值钱——在北京,月薪只有5000。但实际一个月能赚到几万。为什么?因为有KPI,多写一篇文章就能多赚一份钱。除固定的出售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周末、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都可写稿,时间卖得多,钱就赚得多。
比起提高出售占比,这一条才是王道,因为每天的时间总量有限——24小时,你不可能卖出30个小时。庆幸的是,提高单位售价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学习更值钱的技能。你的时间价值是被你的技能赋能后变值钱的,所以第一个优化策略就是学习更值钱的技能。什么是更值钱的技能?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会的人不多+学习门槛相对较高。三者缺一不可——比如新媒体编辑就相对于传统媒体编辑更值钱,比如区块链行业的编辑就相对于情感文章编辑更值钱。
第二:提高技能水平。你若是一个小编,写更多文章提高时间出售占比只是缓兵之计,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样是写文章,有人一篇稿费500,有人一篇稿费5000,这是10倍差距。但你出售时间的量能提高到别人10倍么?完全不能。所以,人生经营千万别选错努力的方向。
第三:提高售卖水平。这是非常重要却又常常被忽略的手段。同样的技能水平,不同人卖出的价格能有几倍之差。你要学会选买家,不同人给你出价是不同的,你要学会选卖场,不同卖场给你的赋能完全不同。比如一个写作能力很强的人,选择卖身给一家不入流的企业、运营对这家企业根本不重要的公众号、写根本没人看的企业公关文。所以,空有一身本事不会卖也不行。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在各个环节对公司的绝对依赖,否则有一天,你面对老板时,将毫无话语权,毫无谈判的筹码,因为老板心里知道,他就是你最好最大的买家。
你在一家公司为老板拼命干活时,也要注意去市场上走动,和一些买家保持沟通联系,甚至适当也卖给他们一小部分时间——记住,市场的原则是交易产生链接。
一种是,保持足够多的潜在买家。这个时代没有人会给一家公司打一辈子工,你要有随时换买家的能力。
另一种是,拓展时间销售渠道。比如你是一家公众号的商务,你手里必定有不少客户资源,那你其实可以接触一些同类型公众号,把部分闲置时间卖给他们,也帮他们谈商务。比如你是一家公众号的编辑,你可以把部分闲置时间卖给一些有软文需求的企业。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光这一项就能让你多赚不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技能达人在到了一定水平后,喜欢成为“自由职业者”。
你去公司打工,公司就是你的中间商,它赚剩下的你再赚;成为自由职业者后,你可以尽可能把你的时间出售给买家。
有朋友在一家专门为公众号做商务服务的公司上班,谈成一单公司赚销售额的20%,他赚那20%的20%,在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后,就离开做自由职业了,这样可以直接赚那20%。
很多优质作者,在一个号上班写稿,赚得远没有辞职后给各家投稿赚得多。都是一个道理,缩短了售卖路径,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那如何优化呢?既然这样,干脆就砍去所有中间商。这就大错特错!这是个误区:用砍去中间商的方式来提高“出售价”的同时,往往会降低“出售量”。要学会平衡“出售量”和“出售价”。
最好的方式是:一定比例靠中间商出售,一定比例直接出售,然后在不同的阶段去调整比例。比如在你籍籍无名,自己出售很难的时候,更多的要靠中间商即平台,等你足够出名很容易找到大量买家时,要大胆的提高自己直接出售的比例。
如果你足够贪心,觉得以上4种方法都不划算:不管怎样,你还是一份时间只出售了一次!因此,第五条——做自己时间的买家,才是第一种人生商业模式的王道。
你去一家公司打工,就相当于把时间出售给老板了。但如果你同时坚信并践行给自己打工,就相当于同时把时间出售给自己了。
一份时间,出售两次,一次卖给老板赚取工资;一次卖给自己赚取能力。一旦你意识到了这第二次出售,你上班的时候不会磨洋工,不会只愿意给老板做低难度的事,不会多付出一点就觉得自己吃亏了。
(2)第二种人生商业模式之优化
一切“内容输出”的工作都属于第二种人生商业模式。写书出版,长期售卖,持续收税。 线上知识付费产品,几乎任何技能都可以“知识产品化”。关键是:尽可能让自己从技能达人,转换成技能输出者。技能达人:只不过是提高了单位时间售价,但每天的时间总量24小时是无法突破的,赚钱的天花板显而易见;技能输出者:将无形的技能,转化成有形的产品,大量重复出售,有极大的财富增长空间。
优化第二种人生商业模式的三种方法:
这样的技能需求强劲,而且是长期需求,买家会很多,售卖周期也会更长。比如,这两年靠做PPT、EXCEL线上课就让不少人赚了几十万、几百万,而这里面很多人原本就是籍籍无名的上班族。
任何一种产品,售卖渠道都是多样的,不要依附在单一平台上。这背后的方法论就是——你做产品的时间成本是固定的,它不会随着渠道的增加而增加。爆款产品 x 多渠道 > 多款产品——这种出售时间的商业模式,最好的方式不是做多款产品,而是做爆款产品去多渠道分发。
不建议做多款产品,因为每开发一种产品,就相当于再付出一份时间,建议同一款产品,开发不同的形式。比如一款知识产品,你可以开发音频课+书+线下课+企业内训+社群+训练营。这比开发多款产品的时间性价比高N倍。须注意的是,这是针对个人第二种商业模式来说,如果是公司行为,另当别论。
(3)第三种人生商业模式之优化
最典型的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创业者购买员工的时间,利用员工的时间赚钱,赚到的钱—支付的工资=赚到的差价。投资人购买的是创业者的时间,创业者原本没有钱购买别人的时间,投资人给钱,所以创业者赚到的钱自然要分给投资人。显然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人生商业模式。如果你有机会升级到这种模式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去做,实现财富自由最大的机会就在这里。
但这种方式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它不适合大部分人,只有少数人适合创业、投资。二是创业九死一生,风险很大,投中一家成功企业也很难。还好,创业投资并不是实践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唯一的方式。
其实,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并不是去创业和投资,而是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购买他人的时间。时间不可逆,在时间流逝过程中,我们没有创造财富,它也永远不会再回来。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低效时间——因为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低价值事情。
时间和金钱哪个更重要?很难讲,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时间存量有限,越花越少;金钱增量无限,越赚越多。解决之道是:我们要学会并舍得花钱购买他人的时间,以节省自己的时间。这同时告诉我们,赚了钱怎么花最划算,花在购买别人时间、节省自己时间上最划算。时间和精力具有极强的排它性,你用来做这个,就不能做那个。因此,到底要不要花钱买时间,值得花多少钱来买时间,取决于价值的平衡:你花钱省下的时间,是否能创造更大价值。
其实,在这个时代,花钱买时间更大的应用在:花钱买知识服务上。比如买书、买知识付费产品、花钱进社群——别人积累多年的影响力和人脉,创立一个社群,你花很少的钱就能进去,链接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链接到你靠自己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么?
有很多人会说,我买了很多书都没看,买了很多课都没听,结识了很多人都没产生有效链接。其实我也一样,但我对此一直的态度就是:我宁可买了很多书没看,也不愿意错过一本买了可能会看的书;我宁可买了很多课只听了其中几节,也不愿意在需要的时候没有;我加入一个社群,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志同道合的朋友、解决了一个困惑,我就觉得值了。学习本来就是按需来学,每买一门课从都第一节听到最后一节的才是傻子,因为你未必全都需要。
买知识服务和人脉圈,就是购买那些知识达人的时间,让知识达人给你打工,本质是为了节省自己的有限时间——别人总结出的经验你可以直接尝试去用,别人踩过的坑你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别最终把这事做成消耗你的时间了,那就不值了。
因此,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践第三种人生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让他人为你做低价值创造的事情——最终节省自己的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做高价值创造的事情。
04 结语
三种人生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对人生“这一段时间”的不同经营方式,所有人都在同时使用这三种模式,只是占比不同。关键是:一方面,积极优化每一种方式之效率;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发展阶段之不同优化调整每一种方式之占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