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年读书记04:经典里的力量

2022年读书记04:经典里的力量

作者: 静水0722 | 来源:发表于2022-03-20 20:35 被阅读0次

——读罗伯特罗素《兔子坡》有感

第二遍读这本《兔子坡》,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读完的感受,心里甜甜的,溢出来的满足。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是可以疗愈我们内心的,那些怀揣着希望的期待到激动接着的怀疑,再到皆大欢喜的圆满。如同《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中,流露于点点滴滴的温柔抚慰人心的力量一样,当我们借由一个故事本身,将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到的体验,那份投入与专注、感动与震撼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与成长,这些对儿童而言,分外珍贵。

对于我而言,第一遍是模糊的感受,第二遍是清晰的映照。我想这也是儿童与成人看待儿童文学的视角吧。

少年之时,阅读是一种滋养,也是一种浸润,那是对待生命本身的拓展,我想这也是“长见识”的一部分吧,当一个孩子见识越多,越不容易进入偏执与偏见之中,也就更能同理到世界与他人,也便在一种规则的世界里妥帖与温和。这样的感受可能是模糊的说不清楚的,是一种底色意义的存在。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我想阅读之于儿童,是这样的一种存在意义的。我也观察过,班级里大多数阅读多的孩子,同理心也更容易一些,更能观照别人,懂得别人,也更容易选择付出与关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每天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往往被一种惯性推动,我们不容易“主动觉察”,当被惯性推动的人生成为生命的常态的时候,人慢慢走入一滩死水的状态里,失去了生机与兴致,这是蛮可怕的状态。就如同疫情当下,当疫情通知摸排与教学并驾齐驱时,我经常看到自己陷入自我的“自以为是”里,后知后觉到自己那种偏执与傲慢。成人从这个角度看待阅读本身,我想最大的意义便是扯脱于当下的惯性,走回一种天真纯粹的境界里,不至于呆板凌厉,慢慢接近于可爱和有趣吧,不能感同身受,起码也能彼此理解与宽容一点,这样的空间是留给自己,更是留与他人,我想这样的状态是让彼此不那么压抑与内卷吧。

成人的阅读是我阅读的第二遍的感受,是清晰的映照,是用阅历不断互相佐证的发现与体悟,是通透,更是柔韧。那是穿透文字与故事,与自己生命体验彼此交流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那么清晰,又那么清亮。

教育工作者,应该时不时重读儿童文学的。读后的感觉,就像是饮了一杯红茶,入口,又入心,仿佛温柔了岁月,也温柔了当下,这是重新阅读儿童文学带给我的新的领悟。

1、回到这本书来,谈谈误解与真相。

从动物与动物,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一切的关系之中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真相——无论谁,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原来,随时随地都充斥着所谓的误解,误解源自于亲身体验,这也是生活的真相。

兔子坡里的所有动物对于兔子爸爸的喋喋不休,是一种误解。

红鹿对待狐狸飞飞热衷垃圾,是一种误解。

小乔治对待阿娜达斯叔叔的邋遢,何尝不是一种误解呢。

还有,阿娜达斯叔叔对待新邻居,尤其是老猫木墩,

那根深蒂固的愤怒与敌意,何尝不是一种误解呢?

蒂姆和麦克格拉斯对待新邻居的举动,他们称之为“古里古怪”,

直到书的末尾,他们都不知道新邻居的“狗屎运”到底是怎么来的?

对比阿娜达斯叔叔对新邻居,从最初的愤怒、怀疑,到后来的接纳与信任,来自于人类之间的蒂姆与麦克格拉斯对新邻居的误解,何尝不是深刻的反衬呢?原来相比较动物而言,我们人类更容易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

可是,当对这种误解唏嘘不已的时候,又幡然醒悟的是什么呢?我们不能莽撞地评价他们的浅薄与孤陋寡闻。

兔子坡的动物们没有与兔爸爸一起待过的那些地方,也没有品味过那些让兔爸爸无比怀念的肯塔基蓝草,又怎能懂得爸爸那种深深的情结呢?不懂是因为真就没有经历过,谈何理解呢?还有红狐狸飞飞对待垃圾的认识,那是任何一种动物无法体会的,飞飞愤愤不平地说:你根本不懂垃圾。就像人有好人和坏人,垃圾也有好垃圾和怀垃圾。有些人的垃圾根本不配教“垃圾”,它们连“垃圾”也算不上。飞飞的世界对待垃圾认识那么分明,因为他在与垃圾打交道,他沉浸其中寻找着适合于果腹的垃圾,他也才知道其中的差别与意义。

蒂姆和麦克格拉斯对待邻居的举动产生的“古里古怪”,源自于他们根深蒂固的“读书读书,越读越笨”。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固执己见的他们固守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即用消灭对抗的方式对待周遭的动物们。这样的对立中滋生的是他们无法抵御的破坏,就如同鼹鼠以为威利被迫害的那天晚上一样,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但一切皆有因果。只是没有智慧的人洞见不到这其中隐藏着千丝万缕的因果规律罢了。

这样看来,仿佛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被接纳,甚至值得被尊重了。我想一个人慢慢变得柔软可爱,是一种观照这所有真相后的一种慈悲的选择吧,放下苛责,慢慢懂得。昨天听糊师的美育课,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一个人是不会被改变的,除非他认为这种改变对自己是有利的。同样,你的教育不会真的改变一个孩子,除非孩子认为你的教育对他有利。以此类推下去,也就是只有彼此共情之后,教育才会真实发生。否则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从这个角度体会教育的本质,原来真的就是唤醒,这种唤醒是回归到我们的“认识自我”的前提之下,因为认识了自己,所以可以共情于他人。

钉子户波奇那一部分,兔子爸爸忧心忡忡,他真的认为波奇的家安置在那里真的是太危险了。所以,他苦口婆心,而又语重心长。从兔爸爸这个角度来看,他算是一个真心的好家长了,德高望重,又替兔子坡每个小动物操心着。但这份操心,波奇需要吗?并非如此。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事实证明,最后的新邻居为了波奇放弃了篱笆计划,波奇住在原来的地方也挺好的。有人会说,那是这本书里波奇的幸运,现实的世界未必如此的。可真相是每个人只愿意为自己的选择埋单。那些透过人生经验之谈替晚辈们做出的选择,也许是在你看来最好的选择,但仅仅对你而言。须知道,有些苦受起来甘之如饴,恰是因为这些苦是自己选择的,因为自己主动选择的,所以一些痛苦便愿意承受,更何况没有受不了的苦,是吧。这本书真的是太多关于人生、也关于教育的智慧了。

对于孩子而言,我想试着去用第三者的角色关照到两者的处境,也许就能慢慢懂得原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选择尊重吧。我不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能懂得多少,但起码我想是打开了他们固有的“自我”的一种可能吧,无论能打开多少,种下一颗“尊重”的种子吧。

2、从小乔治身上看见更多生命成长的真相

看孩子们的作业,太多孩子选择画的是小乔治飞跃小溪那个片段。是呀,那一段可真是动人呢。这样的句子忍不住会拍案叫绝,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小乔治绷紧了腿部的每块肌肉,用上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儿往后最后一蹬,“呼”的一声直蹿空中。在他身下,他能看见奶油泡芙般的朵朵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他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他能看见自己飞跃的身影,他能看见收到惊吓的小鱼们扑腾着逃离他的影子时溅起的银色水花。仿佛那一刻被定格,镜头被放慢,将每一刻的感受清晰地铭刻在小乔治的记忆中,那一刻是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毕竟堪称奇迹。那云的倒影、那水底的鹅卵石,还有自己飞跃的身影,那水中惊到的小鱼……能真切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一刻带给小乔治的深刻与雀跃。让读者的我们不禁为他鼓掌。

可是,一切的一切仿佛并非偶然。

那是来自于勤学苦练的结果呀。小乔治对于周遭狗的情况了如指掌,那熟练的迂回战术,若不是勤学苦练,又怎能达到如此程度。

还有出发时的清晨,那是世界都在睡梦中。而小乔治早早出发了~

还依稀记得其他动物在乔治腿受伤时,提到:好几次,他都和我一起跑到了维斯顿,不是去办什么正事,就是为了跑着好玩。吃早饭前,他就已经跑完一趟回来了。他还那么年轻。有时候我问他:乔治,你累不累?他总是说:一点儿也不累,只是暖暖身子罢了。说完又跑远了。

除了勤学苦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热爱。小乔治热爱这样的一种奔跑,以至于沉醉其中。这一切铸就的一个奇迹的基础,而意外的大意让这样的一种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我想这是潜藏在乔治奇迹背后的原因。

3、原来信任真的是就这样一点点长出来的,来不得半点牵强。

新邻居在所有的兔子坡的动物的心中从一开始的猜测与期待中慢慢清晰起来,但这样的一种关系其实是在缓慢的推动中的。从点点滴滴而来……

兔爸爸的考验时,新邻居的急刹车,还有随之而来的双举帽子,异口同声的“晚上好,先生,祝您好运”,后来竖起的“小动物出没,请小心驾驶”的指示牌。

狐狸飞飞找炸鸡时,碰上了的新邻居看书,只是抬起头来大眼瞪小眼,说了句:你好,继续看书了。

波奇遇到的女主人碰到它被杂种狗纠缠时,挥动手臂扔在狗鼻子上的石头。

女主人的“不能开枪”“不能设陷阱”……

威利掉进水桶里被安顿的那个夜晚……

乔治腿部受伤被照顾的那段日子……

即便如此,还是有些动物在乔治消失的那段日子里蔓延滋生了怀疑与恐怖。以阿那达斯叔叔为典型吧。信任也是在事件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情感。为何最后是阿那达斯叔叔,也许是最老的吧,但没有实在体验过的原因。每个人的判断建立在认知基础上,而认知来自于经验。

新邻居所做一切是合乎善与爱的,正因为如此,菜园里甚至毛毛虫也不会有,那是动物们得到新邻居恩惠后的回报。而这些对于蒂姆和麦克格拉斯而言,是突破了认知的“古里古怪”了。

看似的动物皆大欢喜的故事,传递着爱与和谐。但细节里细细品味,却是生动的经典意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年读书记04:经典里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sk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