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司马迁的“富豪排行榜”,谁是首富?什么行业?
文:枯木
富豪排行榜现在非常流行,各种排行榜甚嚣尘上,形形色色的富豪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台”,就拿我国来说,从煤炭冶炼行业扎堆,到房地产行业称霸,再到互联网金融夺冠,从最初的上亿资产,到如今的几千亿身家,富人凝聚财富呈几何级数迅速递增,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谈起排行榜,如今都源自于上世纪西方商业杂志的经济排行榜,其中最为著名的为《福布斯》(Forbes)和《财富》(Fortune Magazine),福布斯杂志创立于1917年,1982年首次推出富豪榜在全球产生空前的影响。而我国首个富豪排行榜则是胡润在1999年推出的中国第一份财富排行榜“百富榜”。
现在的富豪排行榜,大多都是以资产、销售额、利润等指标作为评价,由于有精确的财报作为依据,因而相对比较客观准确,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经济走向和行业财富聚集度,当然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贫富差距之大。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财富排行榜呢?事实上还真有,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只不过,司马迁是以笼统的观感去衡量,并没有精确的数据,不过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和行业动向,我们就来简单谈谈。
在古代,由于家天下的原因,全国所有的财富在名义上都属于“天子皇帝”,因而抛开皇亲贵族不谈。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先把先秦时期的“七位知名富豪”列举了一下,排名依次是范蠡、端木赐、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寡妇清。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是我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富豪。《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隐退后“变名易姓,適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硃公。”由于“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因为“三聚三散”,并且德行彪炳,因而后世尊称范蠡为“陶朱公”,为我国商业之祖。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孔子弟子,复姓端木,字子贡(《史记》上为子赣)。东汉王充的《论衡·知实》:“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可见子贡善于经营,以囤货居积致富。
白圭,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时期人,善于贸易,审时度势,“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靠贱买贵卖获取利润,富可敌国。
猗顿,依靠山西河东的池盐盐业获利;郭纵,依靠邯郸的冶铁成业,“与王者埒富”。乌氏倮依靠畜牧业,和北方少数民族交易获利,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寡妇清依靠巴蜀地区的朱砂矿(丹穴)获利,秦始皇以上宾之礼待她,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在论述完先秦时期七位富豪之后,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的“富豪”进行排列。同样,并没有将皇亲贵族和列侯将相列入其中,而是专门针对没有官秩爵禄的“素封”,《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意思是虽然没有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司马迁对当时“富豪”的定义和现在不同,《史记·货殖列传》:“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意思是“富贵并且仁贤”,现在则只是评论财富数字而不考虑道德仁义。
一、汉武帝时期首富:临邛卓氏
排名第一位的是川蜀的卓氏,卓氏如果不知道,大家肯定听说过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而其就是卓氏的女婿。卓氏祖先是赵国人,依靠冶铁业致富,秦始皇统一列国后强制迁徙川蜀,据《史记·秦皇本记》记载,秦王扫六合之后,即“涉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许多富商大贾,从全国各地被迁徙到关中以及周边地区。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很多人都争相贿赂官吏,选择离长安城近的葭萌(今四川广元),而卓氏则选择临邛(今四川邛崃),认为那里虽然遥远,然而“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於市,易贾。”。到了临邛以后,卓氏“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看来卓氏是以冶铁业致富,并且势力扩张到川滇一带,富可敌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当时虽然是知名才子,然而穷困潦倒,被卓氏邀请赴宴弹琴助兴,卓氏女儿卓文君的丈夫刚去世回娘家居住,结果二人私奔。卓氏刚开始不接纳司马相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故意回到临邛羞辱父亲,“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于情面,卓氏只好接纳夫妻二人,并资助司马相如,成就一番佳话。然而正是由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名气太响,以至于人们竟然不知道其父竟然是汉武帝时期的“首富”。
第二位:临邛程郑
排名第二位的也是临邛冶铁业富商,程郑,原籍山东(崤山以东),《史记·货殖列传》:“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看来临邛当时冶铁业非常发达,聚集多位铸造行业富豪。
第三位:宛城孔氏
宛孔氏,以冶铁致富。孔氏,原籍魏国大梁人(今河南开封),秦国灭了魏国后被迁徙到迁到宛城(今河南南阳),因而被称为“宛孔氏”。孔氏遵循祖业“用铁冶为业”,“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司马迁评价其过于吝啬,“然其赢得过当,愈於纤啬”,以至于当时南阳商人都跟着孔氏学习,“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第四位:鲁人曹邴氏
曹邴氏,鲁人(今山东曲阜一带),同样是冶铁业致富。《史记·货殖列传》:“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大意就是曹邴氏节俭吝啬,即便是自己一家人也是按约取利,借贷贸易遍郡国,从而获利不菲,以至于引导的鲁国一带很多人不学习文化去做贸易。
第五位:齐人刀间
刀间,齐人(今山东人),以善用奴仆致富。当时齐国一带看不起奴仆和奴隶,尤其是凶悍狡黠的奴隶,更人没有人要,然而刀间却买过来,很信任他们,尽才而用,让他们进行贸易商贾,从而“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故曰‘宁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看来刀间是知人善用,以至于人们认为“与其出外求取官爵,倒不如在刀家为奴。”,可谓管理艺术大师。
第六位:周人师史
师史,周人(今洛阳一带),以贸易致富,由于洛阳居于齐秦楚赵之中,因而商业发达,当地习俗都是以贸易为主,以经商时间长短为夸耀,师史不但善与贸易,行走四方,而且多次回洛阳不回家,也相当节俭吝啬,以至于积累了“七千万”财富。
第七位:宣曲任氏
任氏,宣曲(河南荥阳一带)人,以积粟致富。秦朝末期,有能耐的人都争夺金钱玉器,然而任氏却建立窖藏,存贮粮食,到了楚汉争霸之时,老百姓无力耕种,粮食涨价,一石万钱,以至于人们只好用金玉换取粮食,最后钱财都归于任氏,从此发家。致富后,广置田地,“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别人都买便宜的牲畜,任氏却买良畜,哪怕价格高也不在乎,这样使得牲畜性价比高,可以获取更多而回报,从而“富者数世”。并且任氏约定不是自己耕织的不允许吃穿,在公家税赋没有完成前不得饮酒吃肉,因而“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看来是个有远见的忠厚长者,以至于可以延绵数代。
第八位:边塞桥姚
桥姚,以畜牧业致富。《史记·货殖列传》:“塞之斥也,唯桥姚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锺计。”,当时汉武帝开拓边疆,桥姚看准时机,在边疆发展畜牧业致富。
第九位:长安无盐氏
无盐氏,以借贷致富。汉景帝时期采用晁错的削藩策略,以至“七国之乱”,因而长安城中列侯封君急缺军费,当时由于形势不明朗,并且这些封侯的食邑地都在崤山以东,因而没有人敢借贷,此时无盐氏颇有远见,“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看来无盐氏冒险一搏,瞅准时机,以十倍的利息放贷,一下子财富就和关中的其他富商并列。
第十位:关中富豪
十位以后,司马迁大致列举了几家,《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富商大贾,大抵尽诸田,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至于关中富豪如何致富,司马迁没有说明,从上面判断,应该是贸易致富,其中以田氏最富,田啬、田兰为首,然后是古韦家(河南滑县)的栗氏,安陵县和杜县的杜氏,都是钱财巨万。
以上除了先秦时期七位富商,司马迁把汉武帝时期各地的富豪进行排列,大致有十余位,其中致富渠道最多的为冶铁业,然后是贸易借贷和农业畜牧业。可以看出当时经济极为发达,各种工商业农业否非常繁荣。
司马迁在列举富豪的同时,虽然认为以工商业为首,“货殖之利,工商是营”,“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然而并没有否认其他行业,反而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致富,然而需要有策略,“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意思是节俭积累是生活无忧的主要渠道,可是要致富就需要出奇制胜。
于是列举了即为其他行业的代表人物,比如种田本来是辛苦行业,秦杨却财富“以盖一州”;盗墓是违法的,田叔却以此起家,赌博是恶劣行径,桓发却致富;贩卖行贾是低贱的行业,雍乐以之富饶;贩卖胭脂是比较羞辱的行业,雍伯凭之挣到了千金;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赚了千万钱;磨刀本是小手艺,而郅氏富到列鼎而食;卖羊肚儿本是微不足道的事,而浊氏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富到击钟佐食。这些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
最后司马迁总结,“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看来,即便是没有官爵之人,只要专心致志,能够出奇制胜,那么也可和君王一样积聚偌大财富。
2020/5/25榆木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