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主任经验分享会上,一个年轻老师分享了她与一位家长交流的过程。
这个家长在老师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也常常参与班级的义工活动,跟老师的沟通很正常,也比较频密。后来,老师发现她的孩子经常在班级里捣蛋,影响教学秩序,尤其是体育课上,常常被体育老师批评,老师把情况反映给她以后,她感觉老师们对她的孩子有看法,尤其是体育老师,更是有意针对她的孩子,于是常常在线上跟班主任交流,说是交流,不如说是质问,言语间充满了火药味。班主任老师每次都会耐心地解释,安抚她的情绪,可是过不多久,这样的情形又会重来,还是那些话,还是那样的情绪。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非常用心,也善于思考,几个轮回下来,她开始复盘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经过,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冷静分析,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个孩子本来行为习惯就有一些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家长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希望能够给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帮助孩子改变在老师心中的印象,谁知道一段时间过后,发现老师也常常向她投诉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孩子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这让她既焦虑又沮丧,所以反复地问老师:“我的孩子真的很差吗?是不是老师对他有偏见?故意针对他?”因为她不知道在家里乖乖的孩子为什么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不能接受孩子的这个样子,所以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所以才会这样。
理性的分析过后,老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她首先请孩子的妈妈到学校面谈,安抚了她的情绪,然后分析了孩子的优缺点,并且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孩子的妈妈从谈话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也认识到了自己和孩子的问题,同时特别希望能够跟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改变。于是,她真诚地向老师道歉,恢复了原来的良性沟通,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也有了一些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