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这里的伙伴们,一定都看过很多书,对很多书中的各种观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我猜想大家读到的书中应该不外乎都有这类型的“属性”,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
力属性--专注力、认知力、学习力、意志力、情绪力、自控力、行动力、冥想力等......
问题属性--迷茫、焦虑、难以成长、没有进步、梦想实现不了、管不住自己、提升得很慢、消磨时间、自寻苦恼等......
答案属性--知行合一,勤思善动,做个站在行动巨人肩膀上的知识海洋。
(如果看到这里不懂,请放下手机回想,是不是你看过的所有的书,其实就讲了作者一个观点,而这一个观点从问题到解决写的很详细,甚至这本书看完之后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都在讲“知行”,别和我杠哈,认真想,是不是本质都是这两个字)
经常有人会问我,你都看过些什么书呀,或者在我跟前讲她读了哪本哪本书,书里谁谁谁,甚至给我看他们做过的笔记、思维导图又或者是书中的各种译注,而我可能会告诉她:我看书从来不会专门去用小本本记,如果复制粘贴了某段话来和大家分享,一定是因为那段话的某一点触动了我,而非是这段话写的有多么的精彩、是多么的经典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浮云,因为他们并未给我带来实质改变,故而没有对我的成长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助力。真正让我成长起来的,是我在尝试着运用这些属性去对我的固有常态做出影响,重新强关联我的触点,让我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成长。
举个例子,以前我没有用心地更我的简书,只是开心上来讲讲,最近上来比较频繁了,而我就频繁地看到一句话”方向大于努力“,这句话本没有错,而我不知的是大家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背后有很多的逻辑关系在内,这一堆的逻辑关系又刚好充分的涵盖了所有的力属性。首先,方向:是想的层面,形而上;努力:是做的层面,实而真,所有人都在讲要先想,想好了再做比盲目努力更重要,甚至给所有的属性之间用比大小的方法来发表言论,说实话,我不反对,却也不完全赞同,知道为什么吗?我写《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的时候我的师傅就和我讲”所有的观点都是辩证而统一的,请你再重新写一篇文,从另一个角度来推翻你之前的理论结果“,对,所有的都是两面的,”方向大于努力“这句话也同样有不同于常规的角度推翻它、统一它,所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做好当下,再去想以后,别纠结在方向上而忘记了走起来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何必一定要跑起来看到的世界才对呢,先走起来的精力调整的状态会让你跑得更容易,而不是上来原地不动直接百米冲刺,长跑比赛看过吧,最后赢的往往是哪一个呢?在知道了自己该归干什么想干什么的时候,就立马去干,只要试错成本不是足够高,你会发现想到立马去做给你的反馈远大于想到了而做跟不上带来的自以为是的成功的反馈,就像企业的战略经营一样,如果战略经营不匹配,永远都是那个平平淡淡的样子,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不合适及时去调整你就有了别人没有过的经验从而让企业走的路越走越宽。这个观点我从大学的时候就在给大家开课讲:不要嘴上说着自己迷茫,手里还在打着游戏,真正的解决一切观点的结论都是: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让你做个"人”。看到这里懂了吗?所有书中的观点都应该真正加持到自身身上,对自己产生影响,让自己从单一面变成立体面,鲜活而灵动。
相信我,你所期待的每一次成长,不是看一堆书、分享一堆经典美文、记住经典人物故事发展(隔几天转化给了自己多少可能只有自己知道),而是给自身蓄电(不是充电哦,是蓄电,蓄势待发),让每个属性的出现都有意义(存在即合理),让每一个属性都可以给我们出生时的白纸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一幅形象的画作。
那么多书的属性加持,不过是为了完善本我,做个人!莫要丢掉本我而去浮于表面。坚定理论属性加持,是为了让你越来越好,让你逐渐拥有健全的心态、成熟的大脑去包容自己最初的笨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