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学也有故乡,它会是什么样子?
——题记
一只小木船在水乡小河上缓缓行着,河里的水波被船身荡漾开去,一圈,一圈,层层叠叠,涤荡的河水清澈地倒映着这个叫杨家庄的地方。
上面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第四集《毕飞宇》的开头片段,水乡兴化,水孕育了作物,也哺育了人。这个苏北的水乡曾是毕飞宇老师的居地,这么多年过去,曾经的土房土路都换上新颜,焕然一新,曾经的人也各奔东西,恍如隔世。
毕飞宇老师说他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童年时跟随“来历不明的”父亲流离生活,居身多处,却唯独没有自己的故乡,也不知祖上何人,不得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然而,这种无根的人生却让他开始思考,追寻虚构中的故土和诗意,他的追寻以及因追寻而写下的作品又不得不说是读者们的一件幸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3282/351208259e5f15a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3282/af4ae2a60aea1069.jpg)
第一次知道毕飞宇老师,是在网上买了一本《小说课》,这本书中对几部传世经典的解读让人眼前一亮,令人记忆深刻。其实,想必大家比我更熟悉他的其他作品,但是这本《小说课》确实让我学习了很多小说的阅读技巧,也让我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作家,所以,当再次在屏幕里遇见他,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幸运吧?
作家诚然是有故乡的,即便童年漂泊如毕飞宇,也会对自己居住过的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愫,那些有着深深回忆的地方皆可认为是故乡。可是,文学的故乡在哪呢?是作家的思想源头吗?还是读者脑海中的作品本身?亦或是某片真实的土地?
我想,如果文学也有故乡,那它或许就是鲁迅书中的那片瓜田,又或许,是路遥书中贫瘠的山村。这些文学的故乡,在作者的笔下,回忆蜿蜒。
如果抛开作品中这些一片片真实的土地不谈,作品中所表现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其实更像是一个个精神的故乡,而我们,则被作者们引领到这一个个只存在于笔下的世界中领略主人公们的人生,去思考,去领悟,然后回到现实,在平凡的生活中不甘平庸地活着,这也许就是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意义。
多年前,读《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的那个贫瘠的山村里那些普通又平凡的人们,用一次又一次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时的我还在读大学,正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是这本书带给了我希望,点燃了我的生命,那时,我想,纵使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再轻言放弃,果然,在那之后,对于应做的事,即使碰到困难,我也再没有轻易放弃的念头。
所以,我理应感谢这些文学作品带给我的启发和勇气。
综上,文学的故乡,不仅仅是作者笔下的那一片片热土,更是作者作品里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不屈精神,阅读这些作品,寻找它们的精神故乡,是真正值得我们当下去做的事情,因为,它能给我们力量。如果让我再回到当年,我一定会再多读好的作品,也会对自己说,静下心来,多去领悟,不要计较得失,生活的那片热土就在不远的将来等待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拥抱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