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万家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这个社会总无形的带给我们带来各种压力,工作、生活、家庭越来越多的角色在身上叠加,年龄的叠加,从满心期待到攒够失望要多久,从看清本质再到热爱生活又要经历什么?小时候,幸福时间很简单的事情,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奢侈的事……但总也有人就是把生活过成了诗~
这几天在看的这本书《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收录了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季羡林、丰子恺、林徽因、徐志摩、余光中、郁达夫、周树人、老舍、郑振择、朱自清十三位知名作家的50余篇散文。
看知名作家在书中用自己的笔尖记录属于自己的各种接地气的生活,亲情、美食、日出/日落、花草、山河、甚至死亡…… 才看到原来作家的生活也是那么的普通或稀松平常,清醒又美好,处处透露着对生命和生活的敬畏和眷恋。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家的笔下就有一千个不同的作品。同一个日出,同一座城,都记录了各种各样独一无二的故事,印证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翻开书本的第一辑,是史铁生老师的《人间》……瞬间泪崩
人往往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能发现珍贵。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没有目的,不求回报的,那一定是母爱!
结尾: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如果说花的美丽是赏心悦目的,那花谢的时候就是最值得人回味的。
在我还没结婚之前,我很不喜欢小孩,嫌吵怕闹,感觉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我去善后,只觉得哪些二胎妈妈实在带过于伟大,可以为了下一代牺牲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未曾当过父母无法体会,后来有了宝宝,当宝宝日渐长大,才慢慢发现,成长就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我很想读懂她咿咿呀呀的语言,虽然很多事情时常被搞砸,但她已然是我生命中的软肋和铠甲,可能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可以为了下一代,不顾一切,没有自己。
看汪曾祺老师故乡的食物:
炒米焦屑、端午的鸭蛋、咸菜慈姑汤、虎头鲨、昂嗤鱼、砗鳖、螺丝、蚬子、野罗、鹌鹑、斑鸠、还有我查了字典才知道的鵽duo.(鵽大如鸽,似雌雉,䑕脚,无後指,岐尾,为鸟憨急,群飞,出北方沙漠地)、蒌蒿、枸杞等等等等……
字里行间写着诱人的颜色,普通的食材充满了不一样的味道和人情味。
和我有共鸣的是咸菜慈姑汤,一样对慈姑没有好感,只记得每年祭祖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着多子多福,清蒸或者爆炒,我妈妈倒是挺喜欢,我只觉得这口味很奇特,第一印象不好所以它怎么做我都不会去尝试,吃不到也不会想念。
也许食物本身的特别,也许也会因为久违而怀念,可能人就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不会觉得来之不易 ……
看老舍说小病:
小病可以增高个人的身份,没两日自己能治好,那就是一种精神胜利。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然后在明起来,则暗的有趣,而明乃更明;且至明过了度,忽然烧断,如白烛电灯泡然。这个,照直了说,便是小病的作用。常患些小病是必要的。
人要经历什么才能如此豁达,看清现实但又热爱现实,当下的疫情是无情,但人有情。如果你是健康的,那就是幸福的,内心丰满,生活依旧充满趣味。
引用朱德庸的一句话:幸福并不是全然向外界寻找,有时候是想内心寻找。
把时间用在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更多的是为了“不想去做的事情”而非“要去做的事情”。存在于享受的瞬间,存在于世界的宁静中,存在于对自己更好一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放轻松,别太紧张,享受这个世界给你带来的一切。
这本聚集了十三位大作家的散文集,时而让我随着揪心,时而让我跟着甜蜜,好的作品就是有这种魔力,让我们跟随作者进入到作品里,感受真实的生活和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