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
如果孩子只是想得到关注和安慰,我们给他们就好了。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他们还会寻找其他借口,用更让人讨厌的方式来得到关注。
我思:
我娃就是这样。我不理他的时候,他会用各种声音,动作,语言引起我的注意。想让我关注他。
最厉害的一次,他摔跤了,哭着来找我要抱抱。
我问他:你是不是感觉有点痛?
他哭着说:是有点痛。妈妈我没有看着路。所以摔跤了。
我没有批评他,指责他,而是询问和理解他的感受。
只是接受他的情绪,母子间的沟通就变得畅通很多?因为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与理解时,就会从心里产生出强烈的安全感来。当孩子的心里有了安全感,他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家长做进一步沟通,更愿意去考虑家长说的话。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不要就事情的本身去回应孩子,而要先就孩子的情绪来回应孩子。
不要总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要给这件事情一个评价,要趁此机会,说教一番,甚至,还要加上羞辱、指责。这样只会让孩子拒绝与你进一步沟通,增加对你的怨恨。而当你试图去理解孩子当时的情绪,你会发现,其实,那时的你,也是理智与冷静的,你对待这件事情的方式,会是尊重与公平的。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爱一个人,要即时回应他。孩子有什么需要,他讲了,父母要适当地满足他,由此让孩子形成一个意识,他的需求是正当的,外界基本可以满足他的需求。而即便父母满足不了孩子,也不要打击孩子,说孩子是贪婪的,过分的。要告诉他,父母资源有限,只能满足他的一些需求。
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书中说:“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要正儿八经地回答,不要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虽说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但他们会比成人更敏锐地察觉到你在回避问题,回避只会让他们糊里糊涂。”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小孩子不停问问题的情况,有的父母高兴的时候,就回答几句;没工夫的时候,就敷衍一下;要是碰到不高兴的时候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可能还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啊?”“小孩子家的,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有的家长会直接打断孩子的提问,甚至还会训斥孩子,让孩子到一旁自己玩去。
我们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必经的阶段,里面会有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地方,但是一味地制止“绝境”,一般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