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就给她信念教育
时值开学的季节,和往常一样,门诊上因不上学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不上学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一百个不上学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百个故事。
小未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的学生,被家长带来要求咨询。“一到学校就肚子疼,浑身难受,我们看了好几家医院也进行了多项检查,问题不大。可一到学校就难受,甚至呕吐,一回来就活蹦乱跳,啥事也没有”,妈妈见到我说“我真的不知怎么办了,这马上就要中考了,考不上重点初中可怎么办啊?”站在旁边的小未低着头,一言不发,自己也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多大错误似的,满脸的无奈和无助,“阿姨,我是真的疼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嗯嗯,我知道你是真疼,没有撒谎”,我对小未说。
——相信我是可爱的,被喜欢的
小阳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自初一以来,似乎每次放假开学都会在家待几天再去,“这次也没想着不去”,小杨说,“最近状态一直不是太好,尤其是假期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感觉好烦”。“每次都是待几天再去上学,为什么这次来看了?”我问, 妈妈在一旁着急的说“她每天不和我们说话,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除了玩手机就是玩手机,现在学也不上了,真实急死了”。
——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可我感觉不到。
成成是高二的一名在校学生,开学后的第二天打电话给妈妈,“妈妈,你快来接我吧,我不想在学校了,我好难受啊”,一边哭一边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听到儿子的哭声, 巴不得连夜赶来。被带来看医生时,成成低声的告诉医生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好价值,从第一次分班考试到现在,我整天都处在一种昏昏沉沉的状态,觉得自己要完了。”
——宝宝心理苦,不知对谁说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好多来就诊的孩子,看上去是“厌学”而来寻求心理帮助的。而实际上当家长或者老师看到一个“厌学”的“果”(结果),常常会找出很多原因。比如,会说因为孩子不如谁谁听话、因为孩子没骨气;或者是因为孩子自尊心太强了,太要强了;或者会埋怨家里的另一半不靠谱,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等等所罗列一大堆的原因。我们总觉得是一个原因导致了一个结果,而实际上我们常常会先会看到一个结果,然后找到好多原因。殊不知,找出来的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缓解了我们的一部分焦虑,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大帮助!一个结果可以由多个原因造成,同样一个原因也可以导致多个结果,所以说我们找出来的原因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
不愿?不敢?不能?
每每遇此,我会引导孩子自己做个区分:你是不愿?不敢?不能?
我们知道,无意识的“不敢”,会被当事人有意识地说成“不愿”,并最终以行为层面的“不能”来呈现。看似不能上学的背后是“不敢”或者是害怕,甚至是恐惧,值得反思的是 一个人的勇气即探索世界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如何被打掉的?
教育孩子的关键不是教育也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父母应该是具有阳光心态的人!
——李克富
首先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回答如下三个问题:您觉得您是个被喜欢的人吗?您觉得周围人可信吗?您觉得您的未来是美好的吗?可以坦言,如果做了父母的您,还对这三句话有持否定态度或是半信半疑,您本人的“三观”可能存在问题!当您自己都不相信的时候,如何给孩子以信念和力量?!
比爱更可贵的是信任,比信任更重要的是三个信念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请您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直至给孩子建立起三个信念:未来是美好的,别人是可信任的,我是可爱的。
第一,必须让孩子们相信未来的美好。
这是一个人“活下来”和继续“活下去”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中最大的心理资源。
第二,必须让孩子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可信。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是成功人生的经验,而只是少数人生失败的教训;对孩子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对孩子必须的教育是两回事。前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提醒,并让孩子有所警惕;后者必须通过一以贯之地教导,以让“信任”这一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第三,必须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是可爱的。
“我”得可爱之处首先在于我也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遗传基因决定了我就是一颗柳树,哪怕我生活在一片挺拔的杨树林,仍然能够自我欣赏自己的婆娑之美。
“我”的可爱是我本身固有的,与我的成绩、我的长相,以及我所拥有的那些东西无关。因此,当我做不好时,当我受委屈时,当我被冤枉时,我会保持我的自信和自尊---因为我是可爱的。
只要父母心中充满阳光,孩子的未来就不会有黑暗!所有的黑暗都是暂时的,都会被阳光照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