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突然觉得很开心,刚刚反思了一下,以前总把刻意练习挂在嘴上,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我到底每天都刻意练习了什么?按说每天我都在读书,这信,写日更,情绪管理打卡什么的,可是我也没有刻意练习啊!
以前真的只是以为每天重复做一件事就是刻意练习,就是所谓的1万小时理论。直到昨天重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其实想树立目标,专注,反馈,这些事以前也知道,但大脑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清晰。大约是以前做事从来没有反思过,从来没有去纠正过,也从来没有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仔细研究过吧!
今天看一位书友的文章,长篇,进8千字,他的素材收集很多,能看得出来是有很好的整理分类习惯,我很佩服他能写这么长的文章,但对我目前的认知来说,就觉得重点太多好像就找不到重点了,全篇读完我唯一记得的一段是他说:“普通人阅读2000字的文章需要15分钟,而高手会用1分钟时间一扫而过然后大脑在思考:哦,作者讲了1个观点,7个案例,5个概念,1个原理。立马就能分辨出来,其中4个概念和他原来理解的概念是一个意思,而另外1个概念还不太懂,需要花3分钟重点理解一下。”
记得这段话,是因为只有这段话让我产生了链接,是我关心的内容。我发现读的快,读的多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阅读量大的人能很快看到自己需要精进的地方,而不是一股脑的啥都往脑子里装。已知的信息没必要一再重复的学,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想学又没有学懂的地方,还有就是既然是已知,经常听到的,那到底我是不是知道后就也这么做的?
以前看到很多人说读书要精读,读太快就是囫囵吞枣,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但我知道精读和速读都对,各有各的读法,而且能速读的人,通常不会囫囵吞枣,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比一般人懂得止损,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一般人可能理解不了,这也是认知局限,也是熟能生巧吧,能够瞬间识别常识和知识。
最后分享李善友老师的一段话: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