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227/4bf49d6cab06bc13.jpg)
在学校待久了后,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各式各样的学生都有,急性子的,慢性子的,热情的,冷漠的,话多的,话少的,爱干净的,邋遢的,有礼貌的,不在乎老师批评的……
再细致一点,就会发现有一类孩子,有着患有哮喘病的共同特点。哮喘,即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有一天夜晚在学校值班的时候,有个男孩子陪同另一个孩子敲开我的宿舍门,“老师,小C哮喘病犯了”。看着C使劲捶着胸口,脸都憋的红红的,我立刻带他到通畅的环境中,简单的了解了情况,便送他去了医院。因为之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一个女生入睡前,突然气上不来,反复抽气的声音很是吓人,咳嗽的声音响彻整个安静的楼道,眼角还挂着难受的眼泪,讲话都是断断续续的。当晚安排校医和班主任直接把她送到医院。
找寻患有哮喘病的孩子病因回溯他们的家庭会发现,大概率的家庭是不稳定不和谐的,母亲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这样的孩子有分离焦虑,曾得到不一致的母爱,害怕向所爱的人表达敌对的冲动并感到内疚,要求过多,多病的、依赖式的,这些症状其实只是在传递他们需要帮助和保护,他们的哭泣被抑制住,只能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喘息。
在心理学范畴里,有几种较有代表性的心理生理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
支气管哮喘是从远古时代就已经被识别出来的一种疾病,近代,逐渐认识到这种疾病的主异常是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心理动力学者认为,童年时代母子关系方面的冲突和依赖的希望是支气管哮喘的根源,哮喘患者的喘息实际上代表着儿童要求帮助或依赖的“哭泣”。
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亲子关系紊乱所带来的一些心理问题确实会影响到哮喘患者的康复。例如,Purcell在一个研究中发现,父母暂时离开患儿可以导致哮喘发作的显著减少,而父母的出现则会加剧喘息症状或增加发作的频度。这是由于父母的出现激起了患儿潜意识的依赖愿望,或激发了童年时代的未解决冲突,从而引起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与喘息症状。
很多的时候,大多数病人在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安慰和情绪支持以及医生的保证,因为此时安全感的需要已经被病人置于首要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