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这一篇,是《山庄背影》,一个朝代、一座山庄、一群文人……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清王朝灭亡后,社会震荡,世事忙乱。直到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大学者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沉思。”
“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建立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事业破败之后,文化认同还未消散。”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读《文化苦旅》很长一段时间了,渐渐的似乎懂得了些许东西,也丰富了我对历史的认识。
上学的时候,我总将历史课当作故事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头头是道,我在课桌上听得津津有味,时而震撼,时而叹息,时而愤怒,时而哀婉。
故事听完了,也就完了,从来分不清那个皇帝是亲爹那个皇帝是儿子;也记不得这一仗是哪一年打的,那个国家是何时缴械投降的。只知道这个事儿,却从不记得发生在何时。
《山庄背影》讲述了清代的历史,我终于弄明白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慈禧之间的关系,也看到了清朝的另外一面,更明白了文化在社会中充当着什么样的重要角色。
文中有一段话与现在的社会现象非常相似:“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引申出来的,带有很大盲目性。”
如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的丑与美都被无限放大在公众的眼皮子底下,言论自由又让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于是出现了“键盘侠”、“网络喷子”这样的专有名词,网络造就了一些人,却也毁掉了一些人。
如今看到网络上的一些东西我已经不敢确认它的可信度,但为了跟上社会的节奏不让自己落伍我又不得不去关注那些事情,但多数情况下,我只能作为看客,事情的真相或许永远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随意评论,茶余饭后消遣一下可以,但会对人产生伤害的事情千万做不得,哪怕一点点,也不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