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斯卡利之于乔布斯

斯卡利之于乔布斯

作者: 自我觉察日记本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0:40 被阅读0次

乔布斯的挚友、市场部负责人麦克·默里如此形容乔布斯:

“史蒂夫所做的市场调查就是每天早上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

麦金托什销量的下降,使得苹果公司的很多内部管理问题暴露了出来。

麦金托什是乔布斯主管的部门,乔布斯利用自己的权威给麦金托什分配了非常多的资源,工程师的收入比Apple II部门高很多,这让Apple II的员工很受伤,因为他们为公司贡献了70%的收入和大部分利润,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1985年初,对此非常不满的另一个苹果创始人沃兹离开了公司,一些公司高层也相继离职,总共有几十位工程师辞职。

不仅是Apple II部门对乔布斯不满,他自己的麦金托什部门也对他不满意。

乔布斯是那种喜欢直接指挥的管理者,他经常直接过问员工的具体工作,而且又总是朝令夕改,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不少人跑去和斯卡利抱怨。

斯卡利把这些抱怨告诉了乔布斯,乔布斯说:“别担心,我知道我在做什么,相信我,这是正确的道路。”

斯卡利说:“可是员工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道路。”

乔布斯轻蔑的说:“他们不懂。”

这就是乔布斯,一个对自己无比自信的人,在他眼中,可能那些无法理解自己的人都是傻瓜。

暗流开始涌动。

苹果市场部的负责人麦克·默里是乔布斯的心腹,对乔布斯忠心耿耿,没想到他却开始谋划一场让乔布斯下岗的政变。

1985年初,默里对斯卡利说,应该考虑让乔布斯从麦金托什总经理的岗位上离职了。

这话从默里的口中说出,让斯卡利意识到现在事情确实很严重了。

杰伊·埃利奥特是苹果的人力资源副总裁,他这样评价乔布斯:

“史蒂夫的目光很长远,可以达到1000英里,但他却看不见每一英里的详细情况,他不明白只有走好每一英里,才有可能达到1000英里。他天才般的商业头脑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而他之所以衰落也是因为他的目光长远。”

董事会对于乔布斯越权指挥也变得忍无可忍。

4月10日,斯卡利向董事会提出免去乔布斯在麦金托什部门的总经理职务,否则他就辞职。

董事们分别找两人进行调解,最终的结果是董事们都站在了斯卡利一边,他们同意斯卡利的建议。

5月23日,斯卡利计划飞往中国,这时候有人告诉斯卡利,乔布斯准备趁他不在的时间把他赶走。

斯卡利立刻取消了行程,第二天上午9点,他在高层管理者会议上正面质询乔布斯:

“听说你要把我从公司赶走,这是不是真的?”

乔布斯为此已经暗中活动了很多天,他和高层经理们打招呼,希望用高层经理逼宫的方式迫使董事会屈服,从而赶走斯卡利。

然而事实是,每个发言的高层经理都表示自己会支持斯卡利而不是乔布斯。

面对众叛亲离的场面,乔布斯哭着摔门而去。

5月31日,斯卡利正式签署文件接触了乔布斯在麦金托什的总经理职务。

后来,乔布斯又发动了几次“复辟”行动,不过都没有得到支持。

最后在9月17日,乔布斯正式从苹果离职。

走的时候,他带走了几位忠心于他的非常重要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管。

对于斯卡利,乔布斯始终都没有原谅,他认为是他毁了苹果。

但斯卡利也没有乔布斯所说的那么不堪,他带领苹果从几亿美元销售额的公司成长为百亿美元的公司,这其实给未来乔布斯的回归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倒认为恰恰是斯卡利成就了后来的乔布斯。

1985年的乔布斯和1997年的乔布斯同样具有常人所未有的远见和天赋,但不同的是,当时年仅30岁的他实在是过于自负了,轻而易举的成功让他失去了反思自我的能力。

当公司因为他自己的失误而陷入困境的时候,他非但没有意识到那是自己的问题,反而把责任都推到斯卡利的身上。

这是天才人物常有的问题,他们极度自信,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可能犯错,当别人和自己观点不同时就认为别人愚蠢,当事情被搞砸的时候总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力挽狂澜(殊不知问题就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正是因为斯卡利给了乔布斯一道深深的伤疤,才让乔布斯真正的开始了对自我的反思,让他有了“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这样的感悟,让他懂得了自己并不是神,让他知道自己也会犯错。

正是因为离开苹果那12年“平庸”的经历(其实也不平庸了),让1997年王者归来的那个乔布斯变得成熟起来,从一个一流的产品经理蜕变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CEO。

如果斯卡利没有让乔布斯走人,他还继续留在苹果会怎么样?

我猜乔布斯也会变得和后来一样伟大,但是在那之前,他一定会遭遇另外一场痛彻心扉的挫折,即便斯卡利不给他那一刀,也会有别人给他。

(本文诞生于乔布斯创造的Macbook Air笔记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卡利之于乔布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gn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