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故事#承诺#思考#策略#观点#计划
一、见
关于“承诺”,老子讲在《道德经》里曾讲到: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信守承诺是最基本的,但是如果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会失信于人。“承诺”的英文单词是“promise”和“前途”是同一个词。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没有承诺的人,同时也是没有前途的。

二、感
“既诺必达”应该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可是,我们很多情况下,常常不能对现自己的诺言,每到年底复盘的时候,都有发出很多的感慨,比如,年初计划的旅游没有去做,计划看的书还没翻开,说好的健身也不了了之了……在人群中,真正能做到“既诺必达”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连对自己的承诺都完不成,更不用说对别人的承诺了。反过来看,指望别人对自己的承诺,又是多么的不靠谱。
18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看这一年,我的众多的承诺也并未实现,比如制定的训练计划,结果半路受伤给中断了;还有每日的冥想练习,刚开始还能坚持每天去做,可最近这段时间,也中断了……
三、思
“既诺必达”真的那么难吗?还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轻易的许诺,就像“盲目的冒险”一样,常常只不过是思考不完善引发的行动。崔永元说大部分中国人不会思考,做事不讲逻辑,很容易被煽动,这是有道理的。
四、行
“轻诺必寡信”,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别人愿意给自己承诺?以及怎样正确的思考,以便做出能兑现的承诺?
我们常常喜欢要求对方给自己做出承诺,越是不能信守承诺的人,越希望别人能够信守承诺。普遍的现象就是“宽于律己,严于律人”。
事实上,别人之所以不愿意给你承诺,往往有以下两个可能:
1.你可能不知道对方花费时间精力
2.对方可能是罕见的,真正重视承诺的人
想要做到真正的信守承诺,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当许诺的时候,要思考自己的愿望是否真的值得去实现?是否有做够多的时间、精力、详细的计划与行动步骤,以及可能的备选方案去达成这个愿望。
这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故事不同,有些观点说,等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想这么多干啥?一个字干就行了;有人感叹,想得太多,反而不会行动了……
看着都很有道理,对应到培养自己“既诺必达”的品质上,或许还真有些不适用。我们可以再多想一步,之所以不敢去行动,仅仅是因为思考太多吗?或许是这个“承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甚至想想都害怕)!
如果真的靠咬牙、打鸡血就能做到,估计那成功也轮不到你吧!

网友评论
支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