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娘与坚持
姑娘从小生活在民风质朴的镇子里,母亲是从远方的城里嫁过来的。她从小深受母亲影响喜欢听些话本典故。
因从小生活的镇子太过偏僻,她并未接触过多少诗书,但总是流连于儿时母亲给她讲的一些故事,诗经。
这一年,镇子里突然来了一位从外地来的教书先生,她便日日去听他讲学,在他那里他了解到孔孟之道,了解到天下大同,了解了什么是诗情画意。
于是,渐渐的姑娘对这个突然来到曾经平平淡淡的镇子里的书生暗生情愫。
可是,她不知道书生心中所想,是否跟她有一样。而且姑娘自觉自己相貌平平,无法与仪表堂堂的书生相配。便从未开口,只是想把感情隐藏于心里。
当她得知书生要离开镇子进京赶考的时候,她就再也不去书屋听书生讲学了。她怕把自己无法抑制的感情表达出来,影响了书生的抉择。而且他对书生是否喜欢自己也十分忐忑,她想问却不知怎末开口,或许是自卑心理作怪,亦或是怕被书生拒绝后太过难受。
于是,那天书生离去,她也没有去想送。只是等他离去,便跑到镇子口的凉亭默默的看着那个远去的背影。
一年后,姑娘逃婚了
家里张罗了一门亲事,男方是镇里一个青年佃户,为人敦厚,待人和善。
其实姑娘也觉得合适,但仅仅是合适还不能打消心里的那个念头。她还是想问问书生,心里对自己是什么印象,哪怕是被拒绝了也能有所释然。
于是,姑娘离开了镇子,暂时离开了期望她嫁给镇子里那个青年然后相夫教子的家人。她带了些盘缠,打算跨过大山,前往京师寻找书生,解答自己心中疑惑。
在翻过几座大山的途中,她险些落入狼口,幸得一少年所救。少年救了她之后还未等自己去道谢,便失魂落魄的拿着手里的断弓走了。
后来姑娘终于到达京师,寻到了当初的书生,虽然心中还有忐忑,但亦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勇敢问出了心中所问。
最后的最后,结果如何,不知,
还有书生心中对姑娘所想也不知,
因为我不是书生,或许是那个镇中的姑娘吧。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