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
一点思考关于中国社会问题,大多数专家学者文人墨客都是从文化和制度来分析,鲜有人从国民心理入手,剖析中国人行为举止和思维。
鲁迅批判国民性,他思考的国民性中劣根部分,来源于悠久的封建制度,比如借孔乙己批判科举制度,阿Q批判吃人的等级制度。制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批判制度同样也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糟粕。
柏杨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从性格入手,指出中国人的自私、冷漠、残忍、懦弱……他同样把这些性格的形成归咎于中国的悠久的封建专制。
许多观察中国,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专家和柏杨一样,目光聚焦于专制制度和儒家文化中,形成的中国的国民性。中国文化固然有糟粕,但中国文化中有官方文化,也有民间文化;有释儒道,有敬畏天地的古老宗教信仰;有温良谦恭让,也有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中国文化其实是个大杂烩,对中国人影响应该不至于彻底改变国民性。
最近两天,我走在街头,忽然感觉眼前熙熙攘攘的人,乃至全国,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大惊吓留下来的恐惧症,这种症状表现为:表面强悍坚定,内心脆弱多疑,表情木讷冷漠,内心惶恐不安,每个人潜意识里时刻处在防备和攻击状态。这种状态是中国人行为举止的最深层动因。
这种心理部分是残酷的制度和虚伪的文化造成,但大多数是战争、动乱、灾荒造成。或许,战争、动乱、灾荒才是最大的原因。
不管是战争、动乱、灾荒对中国人的心里造成的影响都极大的。
我曾看过一些描写外国战争的书,书中介绍的战争形式让我吃惊。它们交战的模式是这样:两军在平原中拉开架势,相互对垒,厮杀,决一胜负,输者败退,或者投降,或者逃走,并不滥杀无辜,殃及村民,胜者也不屠杀他国国民。
这如我曾经认为的战争就应该决一死战,不择手段,发动全国人民,拼死一搏,截然不同。
余秋雨一篇散文里记叙古罗马最后一代皇帝,面对外敌入侵,自知无力抵抗,不做一丝一毫的战争动员和准备,任由国民四散逃离。在大敌当前,他闲庭信步,等敌人轻松直入,坦然面对,省掉了垂死挣扎,带来的国破家亡,血流成河。
战争有文明的战争,也有极端野蛮无底线的战争。他们造成的后果是截然不同,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却鲜有文明的战争,决斗似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大多是斩尽杀绝,而且极其残忍,比如张献忠屠川,满清扬州十日屠城,日军南京大屠杀……。无数次这样残酷的战争上演,把大恐惧深深烙进了中国人的心里,口口相传,影响一代又一代,恐惧深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这种大惊吓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这种影响不经过三四代人的和平时期消减,是不会消失的。
但愿从今往后,中华大地再也没有战争、动乱和灾祸,让国人内心的恐惧逐渐消失,每个人都变得健康、乐观、开朗、勇敢、坦荡,街头尽是笑容满面、随意从容的路人。
一点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