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成功到使秦国强大,强大到可以灭掉六国,统一中原。在战国时期,变法者很多,为何成功的只有商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互相成就的秦孝公与商鞅
(1):秦孝公成就商鞅:秦孝公为什么要变法呢:秦孝公的父亲刚开始就是为了让秦国强大,融入到中原社会,而不是中原社会口中的西戎,所有开始对魏国用兵,,占领了河西地带,而他的父亲在一次战争中死去,那么父亲在生前没完成的任务谁替他完成呢当然就是他的儿子秦孝公了,那么秦孝公变法主要为了什么呢:(1):变法后使秦国强大,收复河西地带;(2);要使秦国强盛,要在根本上强大,强大于永远;(3):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落后,文化荒漠,其他六国都瞧不起秦国,使秦国富强起来;(4):提升国力,同时抵制秦国的士族阶层。那么,秦孝公为什么会选择商鞅来变法呢?那段秦国时期,应该是秦国最紧张的时期,因为其他国家都想着赶紧富强国家,当然秦孝公也不能对秦国不管不顾,于是就发布消息,要招到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果被选中了,就封他作为大官,而且还会给大量的土地和金钱。商鞅就去了,但是商鞅前两次去都不被秦孝公看中,直到第三次,商鞅说起了变法图强,秦孝公就想任用商鞅来帮助秦国变法,所以秦孝公成就了商鞅的远大抱负,成就了商鞅的才华。秦孝公以坚定的变法决心,使得商鞅在秦国大展所学,而无后顾之忧。可以说,秦孝公把整个秦国变成了商鞅实践抱负的平台,把自己变成了商鞅背后的最为坚实的后盾。从此角度看来,秦孝公无疑成就了商鞅,成就了他的才华,成就了他的治国之道。
(2):商鞅成就秦孝公:先来说经济,商鞅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意思就是重视农民的发展不怎么重视商人的发展,这样问什么师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觉得是:那样的时代,农民是最需要金钱的,而农民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因为你稳定不了民心就相当于失掉了整个国家,所以当时重视农民发展是最重要的,保证了农业劳动了,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再来说军事:奖励耕战,我觉得这个措施是最能使秦国军事力量大大增强的一个措施,因为你只要多打仗,立下军功,就可以被奖励耕战,这样的话就大大提升了战士打仗必赢的决心,使整个军队的士气大大增涨,所以秦国的军事力量就大大提高。所以商鞅成就了秦孝公的雄心壮志,成就了秦国的霸业。秦孝公自继位以来,便日思夜想如何富国强兵,如何恢复秦国昔日的霸业。商鞅到来后,通过实施惊天动地的变法举措,使秦国成功摆脱了亡国之危,并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当时不可小觑的西方强国。
二、商鞅能够破坏式创新
(1):立军爵:商鞅在立军爵这方面设立了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这样的目的在于提升秦军的战斗力。而且商鞅禁止私斗,因为商鞅认为,为国家战斗,是每个战士应该做的,而如果为私而斗,多国家没有什么用处,那么一定会收到惩罚。这个制度鼓舞了许多士兵的勇气,让士兵们勇敢的上战场打仗,提升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2):废除贵族世袭制:商鞅为什么废除贵族世袭制呢?第一:贵族很容易产生内讧,因为贵族是非常看重和重视利益的,无论是大利益还是小利益,他们都会很重视,但是这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贵族和贵族之间非常容易起内讧,所以在打仗期间,有可能贵族和贵族之间会因为一些利益而大打出手,所以对国家打仗是很不利的;第二:一些贵族人民不会发现一些人才,他们不相信一些很低下的人有着很高的才能,所以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发现一些天赋很高的人才,虽然也有贵族会重视这些低下的人才,但是很罕见;第三:有了贵族特权体现不出一个国家的公平性,因为一些人的利益,是因为上一代是贵族,所以传给下一代的。还有一些人的利益,是靠自己通过军功自己挣的。这明显很不公平,那么如果没有贵族特权,他们都会通过军功来挣自己的利益,这也会让每个士兵都奋勇抗战,不会感到不公平。
(3):立郡县:立郡县有什么作用呢:
一、吸取西周分封制的失败教训;
二、适应中央官僚体系的需要;
三、军事及地方控制的需要。
(4):树私田:商鞅为什么要承认土地私有权?因为以前土地是国家的,其实就是贵族的,但是他们都不怎么种地,其实土地来对他们说就是摆设罢了,所以就下令重新量测来把土地分给每一个人,而且这片土地归自己管,国家不能抢占,也允许自由买卖,这样的话就大大鼓励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当然国家也是要收税的,但是不会像以前那样按照土地耕种的多少来收取,多少还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5):废除井田制:为什么废除井田制呢?其实真正的幕后推手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一个是人口的增加。无论是人口的增加还是先进工具的推广使用,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公田不够耕种了,所以少数贵族开始强迫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去扩张开垦新的荒地,这种新开垦的土地在没有确认地位之前,称之为私田,收获的产物是不需要上交的,所以他们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些私田的耕种上,对公田的照料自然就变少了。刚开始这些诸侯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周天子还是可以没收贵族手里的公田,但是下面的诸侯土地私有欲望越来越强烈,到春秋晚期,铁器的使用和耕牛的推广,使私田急剧增加,诸侯和大夫都富起来了,地方和中央的力量发生了对换,周天子也不能随便没收他们的土地。最终导致公田的收入大减,井田制慢慢就开始没落了。
另外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一些顺应形势的贵族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导致很多奴隶就从公室逃跑出来跑到私门,虽然他们的身份还不是自由民,但是可以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而且人身也有保障,不会被奴隶主随意杀害。奴隶的大量逃亡,使得一些国家的公田变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那么废除井田制的作用是什么?
提高地主阶级生产的积极性:在井田制下,土地公有,所有土地及其产物,公侯伯子男虽各有自己的采邑,但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其土地的产出首先是国君的,然后才是自己的。
这种情况下,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时候,没有私田的情况下,井田制运行是良好的,大家都把公田种的好好的,生产更多的东西自己留下的东西才更多,这个近似于现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私田被开垦,而国君并不掌握这些土地,所以大家就开始努力耕种自己的私田,而不去管公田的生产,甚至由于公田长期耕种,土力低下,在没有肥料改善的情况下,放弃公田,用私田所产交贡。这个如同现代农民外出打工,地随便弄弄交上承包费就行,甚至外出打工挣钱多了,直接荒了田,用打工挣的钱交承包费(以前不能退包,转包)。
所以,井田制废除以后,所有田地所有权分给地主,这样,大家按田交租,事实上扩大了租税来源,同时提高了地主阶级生产的积极性(公田私田都归自己所有,不存在种一部分,不种另一部分的情况),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使秦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弱,贵族势力小,变法容易实行,所以秦国的国情成就了商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