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七点,从黄花园站上车,如果不是旅游旺季或者特殊日子,车厢里通常都没多少人,今天也不例外。人虽不多,但穿皮鞋的、凉鞋的、拖鞋的,布鞋的,都有。
旁边的小伙子在打游戏,电话时不时制造出叽叽咕咕的声音,像鸡雏叫,嘴里不停“耶,冲,唉……”对面那位帅哥穿白衣蓝裤,皮鞋贼亮,拿着电话吩咐工作,不停抱怨手下人工作不力,一副焦头烂额的样子。右边那位满手臂老年斑的胖大爷,不停地扇着哗啦哗啦响的报纸。
车到牛角沱,一下子涌上来很多人,呼着抢着找座位,从车门到座位也就两三米,很多人用恨不得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前奔,“这里,这里!”“还好,还好,有位置!”“你坐你坐!”“没得关系,我站到!”一瞬间,热闹起来,叽里呱啦一阵。最多几十秒,又很快安静。抢到座位的,暗自窃喜。没抢到的,顺从地认命,靠着铝合金细柱子或吊环晃来荡去。
从黄花园到谢家湾,中间有七站路,其它站的乘客基本都不紧不慢的,上车,下车,步态优雅从容。但在早晨的牛角沱,上来的人基本都会咋咋呼呼,呼着抢着找座位,风一样。
大坪其实每次上下乘客也多,但基本不会出现像牛角沱那样的呼着抢着找座位的风景。
为什么呢?刚开始我有些纳闷,后来坐久了,似乎看出点儿什么来了。
不紧不慢上车的站,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车上空位很多,供大于求;另一种是车上基本没座位,想坐无望,供不应求。而牛角沱正好有些尴尬。清晨七点,当然我指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车从解放碑方向出发向大学城,到牛角沱通常人数还不多,车厢空空荡荡。但牛角沱上车的人每次都会很多,既有座位可以抢,又有足够多的人来抢,供与求有某种程度的匹配,于是就出现了找座位的风景。
坐着没事,我就会胡思乱想。看那些抢到座位没抢到座位的人们。当然如果确有需要让座的情况,我也会慷慨地成全他人。
生活中好像很多事情,跟抢位置的道理似乎都差不多。既有希望又似乎咫手可得时,最带劲,那时候也最能拼。比如从一百零三斤减肥到一百斤,因为只需要割肉三斤,距离的亲民显得过程就显得没那么艰难了。反倒是,因为目标遥远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的事,就会干脆选择放弃。当然,如果目标太低也一样,因为桃子足够多,可以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谁还会心无旁骛地冲呢?
由此想到,在一些管理中,也需要时不时制定一些激励措施,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造几个桃子,看起又大又艳红,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比如每月业绩做到100w,就能赢得一次国内任何地点的旅行。但是如果目标太高,恐怕就跟在挤满了人的车厢里,寻找座位的尴尬一样,因为无望而不紧不慢了。
既要有激励性又要不能唾手可得,尺寸的把握和拿捏很关键,当然也很难。这是一门艺术呢。
嘿嘿,我这是扯到哪里来了?好吧,我想多了!收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