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叶问1》上映,甄子丹45岁;佛山,叶问打日本人,“我要打十个”。
2010年,《叶问2》上映,甄子丹47岁;香港,叶问战洪拳、西洋武士。
2015年,《叶问3》上映,甄子丹52岁;香港,叶问战泰森、迎接“正宗咏春”挑战。
从《叶问1》到《叶问3》,故事从抗日国仇到派系间的争斗、再到咏春派系内的正名,故事的格局一步一步的往回收,编剧貌似江南才尽,豆瓣上面的评分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叶问1》7.6分、《叶问2》7.3分、《叶问3》6.5分,观众再逐渐用脚投票。
可见,民族英雄大义,依然比家庭温情更加的刺激人们的荷尔蒙。
当叶问雨点般的拳头打在日本人的脸上时候,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有韵律,有节奏,听起来也很舒心,更何况打的是日本人、流的是日本人的血,看众就更加的愉悦。
这种愉悦,以前,也有过。
李小龙的《精武门》,李连杰的《霍元甲》、李连杰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电影套路永远是打日本武士、打西洋武士,剧情必然是先扬后抑,被虐的武士一出场就表现得功夫极为厉害,观众一颗悬着的心,时时刻刻为主角跳不停。真正比武时,依然是对方占得先机,我方英雄被打得鼻青脸肿,倒地不醒,在亲人朋友的千呼万唤下,颤颤悠悠站立起来,突然,犹如战神附体,继而一扫颓势,以瞬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当当之势,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春去也。
观众爱看,百看不厌。压抑百年之恨,在这一刻,复了仇,民族站起来了,感谢陈真、感谢霍元甲、感谢黄飞鸿,感谢D……也感谢叶问。
说这么多,其实并非是为了抨击名族英雄主义,也不是说《叶问1》、《叶问2》不好看,君不见《叶问1》中叶问疾风骤雨的拳头暴击十武士、《叶问2》中叶问与洪拳大师在圆桌上酣畅淋漓打斗,恐古今中外电影武术打斗场景也没有这般精彩。
只是,五年磨一剑,《叶问3》也没这般的不堪,我认为。
若要把票房造假,和电影的优劣扯上关系,则实在是不明智。这就好比有人对你家指指点点,说你家房子造得太丑,你家里的人肯定都不漂亮。只可惜,大家在点评时,或多或少带有偏见。
《叶问3》里面,家长里短唠唠嗑,油盐酱醋品品茶,携众弟子做保安,送孩子上下学,陪爱人跳支舞,为她熬碗鸡汤,为她,再打一次木人桩。
从医院确诊回到家,她说为他盛碗饭,语气一如往昔,他轻轻的说好啊,语气亦一如往昔,假装坚强,假装依然可以共结白发。打木人桩的时候,他停顿片刻,那一刻,他肯定在想,此生若再无你来看,打这木人桩也枉然。她想着,若为我你留遗憾,我心怎能甘,便把战书悄悄下。
打斗时,也不再是深仇比海深,三分钟,打完结束,你让我一手,我也让你一手,各自退让一步,海阔天空。
叶问,在完成“民族英雄”之后,该回归生活,在市井、在弄堂、在巷口,回归他爱人以及他的家庭。
此片,建议香港民众应多观看,看完,也请回想当年大英管辖下的日子。当然,回想只适合于97年已经记事的港人,而黄台仰之流就算看了也白看。
惜君贵乎有备,任他袭之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