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古代惠州府城中的三山二岭

古代惠州府城中的三山二岭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4-03-14 07:08 被阅读0次

    古惠州府城大概相当于现在城市以下范围:南到南门路,再往南紫西岭、南坛,北到朝京门,东临东江,西至环城西。地理海拨上,我看也就是中山公园、高营房最高了。假以滨江西路为水平线,高不过三二丈,几近乎平地。殊不知,以前府城内曾有过多座山岭。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惠州府城内原有“六山”,即梌山、方山、关山、银岗岭、象岭、印山。

    梌木山在府治后。方山在郡城内西隅,即金带街,旧有何左丞祠堂。银冈岭在郡城内南隅。象岭近公卿桥。印山在百官池上。

    朝京门

    梌山,今中山公园一带位置。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设立循州总管府以镇立岭东,使梌山成为粤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古惠州因此被称为“岭东雄郡”。

    循州的首任总管是安徽庐江人樊子盖,他从隋开皇十八年(598)入朝,担任循州总管长达十年,是惠州历史上第一个德才兼备、留下美好名声的太守。

    2015年惠州市政府核定的第一批历史建筑中,梌山范围内就有10处,即中山纪念堂、仲恺纪念碑、望野亭、东征遗址、桥子头明代牌坊、文笔塔、明清城墙、鼎臣亭、梌山书院旧址、小东门古渡。历史古迹有,隋井、太守东堂、府城隍庙、意园、代泛亭、私立丰湖图书馆等。

    梌山,我最感兴趣的是现已发掘出的府城遗址,包括隋井,这是惠州建城开始的地方,也是这座城市历史悠久的见证。于我最有意义的则是鼎臣亭,详见文《梌山鼎臣亭》。

    梌山府城遗址 中山公园 梌山鼎臣亭

    方山

    在今环城西丽日商场、黄氏书室后面,大体位于高营房,上有余道元故居。高营房上去有一斜坡,缓,短,没有银岗岭陡。现在,上面当然没有了山的痕迹,旁边的高楼远高于高营房所在。

    高营房入口 方山高营房上面

    关山

    在今第十一小学西侧,亦称南山。即今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门宿舍,也就是在新建的“西湖壹城”位置。十一小右边有一坡,坡上位置,由此再往西,与新建的“西湖壹城”之间地带,大概就是关山所在,曾有扬雅巷、万寿宫(巷)。那天上到坡上面看了看,倒是忘了拍照。

    图左前边十一小,关山位置

    银岗岭

    银岗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惠州丰湖书院的发源地。南宋淳祐四年(1244),时任惠州太守赵汝驭在银岗岭创建“聚贤堂”。十年后,惠州太守刘克刚将聚贤堂改为书院,并命名为“丰湖书院”。后废于洪武十七年(1384)。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书院迁至惠州西湖丰湖景区内,也就是今天的丰湖书院所在。

    银岗岭入口 银岗岭上

    象岭

    历史上的象岭近公卿桥,原址大致位于今国庆路附近,如今保留有九街十八巷之一的象岭巷。象岭巷北至中山西路,南至中山南路,约一公里长。多小吃店,狭窄。与之并行还有另一条象岭巷。

    象岭巷入口

    印山

    明洪武三年,因扩城,本在宋代城墙外的印山被圈入城中。印山位于百官池,山上有亭,又称为鹅渚。而百官池即今步行街的五四路位置。

    西湖步行街

    想象一下,假设三山二岭还在,第一感觉是,府城好小啊。如今,楼舍高低错落,几为平地,并向外扩展,早已大变模样。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无中生发消亡循环。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过去山岭今成平地,就好比年轻时的棱角随着岁月流逝被磨掉,变得平和。由过去相对安静、更接近山水自然的街巷,变为热闹拥挤的城市高楼,又好比人原来的纯真青涩的失去,变得世故油滑复杂。

    无所谓对错,历史向前,总归是文化建设的进步。城市由小变大,由简到繁,人类的生活空间、视野,也随之变得开阔。

    不由感慨:

    老街古巷影难寻,三山二岭均不见。

    朝为青丝暮成雪,沧海一夜变桑田。

    水东街 当年西湖木制的九曲桥 西湖泗洲塔 谁家的阿婆?百年前惠州老照片(上四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惠州府城中的三山二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mv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