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的目的:
- 1、为了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为用户剩流量
- 2、以空间换时间
- 3、减少服务器压力、客户端网络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NSURLCache
在iOS中,可以使用 NSURLCache 类缓存数据
NSURLCache *urlCache = [[NSURLCache alloc] initWithMemoryCapacity:4 * 1024 * 1024 diskCapacity:20 * 1024 * 1024 diskPath:nil];
[NSURLCache setSharedURLCache:urlCache];
iOS对NSURLRequest提供了7种缓存策略
NSURLRequestUseProtocolCachePolicy // 默认的缓存策略(取决于协议)
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LocalCacheData // 忽略缓存,重新请求
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LocalAndRemoteCacheData // 未实现
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CacheData = 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LocalCacheData // 忽略缓存,重新请求
NSURLRequestReturnCacheDataElseLoad// 有缓存就用缓存,没有缓存就重新请求
NSURLRequestReturnCacheDataDontLoad// 有缓存就用缓存,没有缓存就不发请求,当做请求出错处理(用于离线模式)
NSURLRequestReloadRevalidatingCacheData // 未实现
控制缓存的有效性
image.png如果本地缓存资源为最新,则使用使用本地缓存。如果服务器已经更新或本地无缓存则从服务器请求资源。
Last-modified
-
就是上次修改(时间),通过修改服务器端的文件后再请求,发现response的header中的Last-modified改变了
-
更新原理:
-
1、在浏览器首次请求某个资源时,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是200 (ok),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Reponse Header),标识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格式:Last-Modified:Tue, 24 Feb 2009 08:01:04 GMT
-
2、浏览器第二次请求该资源时,根据HTTP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If-Modified-Since报头(Request Header),询问该文件是否在指定时间之后有被修改过,格式为:If-Modified-Since:Tue, 24 Feb 2009 08:01:04 GMT
-
3、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服务器返回304状态码(Not Modified),内容为空,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则服务器返回200状态码(ok),内容为请求的资源,和第一次请求资源时类似。从而保证在资源没有修改时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资源。
-
注:如果If-Modified-Since的时间比服务器当前时间(当前的请求时间request_time)还晚,会认为是个非法请求
- (void)getData:(GetDataCompletion)completion {
NSURL *url = [NSURL URLWithString:kLastModifiedImageURL];
NSMutableURLRequest *request = [NSMutableURLRequest requestWithURL:url cachePolicy: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CacheData timeoutInterval:15.0];
// 发送 LastModified
if (self.localLastModified.length > 0) {
[request setValue:self.localLastModified forHTTPHeaderField:@"If-Modified-Since"];
}
[[[NSURLSession sharedSession] dataTaskWithRequest:request completionHandler:^(NSData *data, NSURLResponse *response, NSError *error) {
NSHTTPURLResponse *httpResponse = (NSHTTPURLResponse *)response;
NSLog(@"statusCode == %@", @(httpResponse.statusCode));
// 判断响应的状态码是否是 304 Not Modified
if (httpResponse.statusCode == 304) {
NSLog(@"加载本地缓存图片");
// 如果是,使用本地缓存
// 根据请求获取到`被缓存的响应`!
NSCachedURLResponse *cacheResponse = [[NSURLCache sharedURLCache] cachedResponseForRequest:request];
// 拿到缓存的数据
data = cacheResponse.data;
}
// 获取并且纪录 LastModified
self.localLastModified = httpResponse.allHeaderFields[@"Last-Modified"];
NSLog(@"%@", self.localLastModified);
dispatch_a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completion ?: completion(data);
});
}] resume];
}
ETag
ETag是一个可以与Web资源关联的记号(token)。它是一个 hash 值,用作 Request 缓存请求头,每一个资源文件都对应一个唯一的 ETag 值, 服务器单独负责判断记号是什么及其含义,并在HTTP响应头中将其传送到客户端
更新原理:
-
1、当浏览器首次请求资源的时候,服务器会返回200的状态码(ok),内容为请求的资源,同时response header会有一个ETag标记,该标记是服务器端根据容器(IIS或者Apache等等)中配置的ETag生成策略生成的一串唯一标识资源的字符串,ETag格式为 ETag:"856247206"
-
2、当浏览器第2次请求该资源时,浏览器会在传递给服务器的request中添加If-None-Match报头,询问服务器改文件在上次获取后是否修改了,报头格式:If-None-Match:"856246825"
-
3、服务器在获取到浏览器的请求后,会根据请求的资源查找对应的ETag,将当前服务器端指定资源对应的Etag与request中的If-None-Match进行对比,如果相同,说明资源没有修改,服务器返回304状态码(Not Modified),内容为空;如果对比发现不相同,则返回200状态码,同时将新的Etag添加到返回浏览器的response中。
Expires
-
给出的日期/时间之后的时间,就被响应认为是过时。如Expires:Thu, 02 Apr 2009 05:14:08 GMT
-
需和Last-Modified结合使用。用于控制请求文件的有效时间,当请求数据在有效期内时客户端浏览器从缓存请求数据而不是服务器端.
-
当缓存中数据失效或过期,才决定从服务器更新数据。
max-age
Cache-Control中设置资源在本地缓存时间的一个值,单位为:秒(s),其他值还有private、no-cache、must-revalidate等
注意点:
-
如果借助了 Last-Modified 和 ETag,那么缓存策略则必须使用 NSURLRequestReloadIgnoringCacheData 策略,忽略缓存,每次都要向服务端进行校验。
-
Last-Modified 和 ETag 仅仅是一个协议,并没有统一的实现方法,而服务端的处理逻辑完全取决于需求。
控制缓存过期时间,无非两种:设置一个过期时间;校验缓存与服务端一致性,只在不一致时才更新。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 api 层面做这种校验,只在有业务需求时才会考虑做,比如:
-
1、数据更新频率较低,“万不得已不会更新”—只在服务器有更新时才更新,以此来保证2G 等恶略网络环境下,有较好的体验。比如网易新闻栏目,但相反微博列表、新闻列表就不适合。
-
2、业务数据一致性要求高,数据更新后需要服务端立刻展示给用户。客户端显示的数据必须是服务端最新的数据
-
3、有离线展示需求,必须实现缓存策略,保证弱网情况下的数据展示的速度。但不考虑使用缓存过期时间来控制缓存的有效性。
-
4、尽量减少数据传输,节省用户流量
NSURLCache 解决不了的问题
-
不够灵活,不能自定义。
-
只能指定一个缓存的总文件夹,不能分别指定每一个文件缓存的位置,更不能为每个文件创建一个文件夹,也不能指定文件夹的名称。
-
缓存的对象也是固定的:只能是 GET请求的返回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