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越界,不失职

不越界,不失职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4-10-10 23:38 被阅读0次

    认真阅读第二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当下知识教授所导致的问题包括:分割与封闭的专业化,还原和分离,虚假的合理性,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试举几例。

    答:

    关于“分割与封闭的专业化”的理解: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前现代主义中,大多数知识是综合的,与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了复杂性和变化性。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被工具化的人以及愈发高精尖的科学分类,导致专业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的知识是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科专业知识是从日常生活抽象为日常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次抽象为科学概念,打碎了“现象的系统性”和多维度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愈加细分的科学和技术被切割、分离,变成箱格化知识,这样分割的专业化导致学科知识变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法纳入到更大的背景中,也就变得愈加封闭,也就如作者所说“超级专业化阻止看到(被它分割为碎片的)总体的东西和(被他消解的)根本的东西。如,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能力,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但是,人们一度过分注重语文的专业化,就把语文与生活分割,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竟然被拆解为知识点,异化为纸笔考试的考点,消解了语文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就是听说读写。在教学中要打破这种分割与封闭,就是要打破学科与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开展项目式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被发现、思考、解决的过程。

    关于“还原和分离”的理解:如“万物皆可测量”的观点,就是夸大了科学对世界的解释性,把世界从真实生活剥离出来,还原为抽象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忽略了背景,忽略了具体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略了那些不能量化和不能测量的东西,如人的幸福与快乐,痛苦与悲伤等特质。技术越来越像人,而人早已越来越像机器,一个可测量的物。再如,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的各种表现拆解为一个个可测量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美其名曰“基于实证”的研究,却忽略了“综合”应该是一个整体的人,一个复杂的人,有很多的素质是不可测量的,这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应当是各个评价指标的部分之和。

    关于“虚假的合理性”的理解,它是指“抽象的和单向度的合理化”,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现代那些被困在算法的滴滴司机、外卖小哥等,跟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工人的遭遇是一样的。看似合理化的技术和机制,实则忽略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情感和精神的复杂性,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庞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企业经营的一个个赚钱工具。一阵风过,良田变成了林地,再一阵风过,林地变成了耕地。那些“退耕还林”和“退林还耕”的做法,也是打着合理性的旗号,将其合理化,实则忽略了人与自然的整体的和谐共存的关系。

    2.当下知识的教授与现实解决问题需要之间的不适应越来越扩大,弥合的办法是形成一般智能,具体涉及四个方面:背景、总体、多维度、复杂性,这四个方面也构成了“恰切的认识的原则”。请阐释一下你对这四个方面的理解。

    答:任何一种观点,都有一个适用范围。这个范围决定了我们需要关注某些观点和做法,在一种背景下,可能是有益的,在另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却是有害的。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从学生升学之路这个背景看,是有益的,分数越高,越能读到高一级中更好的学校,上好大学的几率也更高,找好工作的机会也更多。但是,从人一生的发展看,这种偏执的做法导致教师只育分,不育人,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采取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导致学生畸形发展,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绝对有害的。一个人的成长是多维度的,德智体美劳应该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是同步发展,也不是整齐发展,要看得到学生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发展不同的优势特长。人的成长也是复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时代发展,个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质,认知能力等,都会影响成长的节奏。认识到成长的复杂性,也就能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接纳学校教育有可为与不可为的存在是合理的。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首先得把学生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大背景去思考,他们现在应该具备那些素养才能在未来世界中活得游刃有余。设计总体发展目标,多维度地为学生成长提供最大支持,同时接纳学生成长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学生自身作为人的复杂性,守好教育这一方天地,不越界,不失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越界,不失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oi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