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女人,一个是鲁迅的《故乡》中的杨二嫂,一个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的妻子。
年轻时候的杨二嫂,人都叫她“豆腐西施”。她“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我能想象,年轻时候的杨二嫂,一定很精致,很漂亮,她的漂亮一定会吸引很多的目光。但她是不大喜欢承受众人的目光吧,她是安静的,和善的,或者还会有一点点羞怯,她一定把所有的对生活的期望,都寄托在婚姻上,寄托在那个杨二哥的身上吧。
可是,后来的杨二嫂长得颧骨很高,嘴唇很薄,细脚伶仃地站着,就像一只圆规。与年轻时候相比,她瘦得脱了相。这时的她没有因为瘦削而活得少气无力,她只是不再安安静静,她声音尖利,她眼光逡巡,她会顺手把人家的一双手套塞进裤腰里。她冲在了生活的前面,她用尽她的力量弥补着生活中物质的缺陷。
我想,如果把杨二嫂看作一个演员的话,对她的演技肯定会有两种评价的声音:一种是“用力过猛”,一种是“细节真实”。但我会评价她“本色出演”。生活的艰难完全能够改变一个人:或者卑微,或者尖刻。
我们再来看看菲利普的妻子,也就是于勒的嫂嫂吧。来看看她是怎样小心翼翼地安排家人生活的——“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不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的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我想,这种拮据的生活,就像巧妇面对无米之炊,只有女人,也只有女人才会体悟得更加深刻吧。所以,当她的丈夫要请她吃牡蛎时,她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吃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她很怕花钱,哪怕这钱是花在自己身上。这样一个对自己都吝啬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她对于勒的冷漠呢?
在贫穷面钱,女人总是更清醒,更敏感,她的痛苦也更深远,因为她更深地体悟到苦难背后的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