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看书时【确定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的字数,是自己抄呢划算,还是去网上复制划算。
第二步:以豆瓣为例,搜索你看的这本书,点击原文“摘录”,你会发现你喜欢的句子,其他读者大概率都已经写在这里了。这个时候你是决定自己再打一次字?还是直接复制现成的摘录?由自己决定。
第三步:做好摘录后,别忘了再去看看那些权威人士对本书的评价,可以看期刊、论文、书评等。从中挑一些他们的经典评价,同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以上三步,没有第一步的话,才是拾人牙慧。没有第二步的话,自己会很幸苦。没有第三步的话,你的读书笔记就是纯主观的笔记,没有客观上了解过其他读者,或者更高境界的人对本书的看法。
回到《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心得分享1》中继续讲讲我的感受。
1.你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什么】,这也就是我看完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描述后产生的第一个疑惑:我看不出来你做读书笔记的目的,读者要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否在接近这个目的。
2.如果你认同看书的目的是认识自己,就像我们吃饭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不同时代、国家、流派的作家写出来的书,就像不同大厨做的菜一样,时间上隔得太久的菜,文化上与我们有极大差异的菜,意识形态上与当前主流宣传有不同侧重的菜,你可以不管别人怎么看,自顾自的咀嚼。但有可能你品不出所以然来,也可能体质过敏、乃至可能中毒,昏厥过去。因此看书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但过程可能会让你迷失自己,就像钻山洞一样,有人拉着你(人越多越好)一定是比自己蛮撞要安全,但也要注意盲从和羊群效应,在某些转角自己要拿主意跟着哪些人走,年轻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前面有一大堆年长的人,你想跟着谁是你最大的自由和机会。
3.如果你写不出权威观点,很正常,不必慌张。那些权威观点是不断优化出来的,这就像写歌词,我们看到的那些绝美的歌词,都是多少人优化出来的结果,观点也是如此,越是权威的观点,越是不断地在优化的过程中。以此类推,你多多优化自己的观点,最终也会显得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总结,读书方法没有对错,就像走路没有对错,但一旦有了目的地,路线就有对错、优劣之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