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以科幻的视角,拼出一盘悬疑、亲情、家暴、犯罪和人性的大餐,线索扑朔迷离,细节尽在一切不经意之间。
没有2刷3刷过的影迷,难以看懂看全这部影片的情节。直到最后一刻,电影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看完后,不得不回味几遍。为了了解事件原委,我到网上恶补了影评,才知道这太适合细节控和完美者观看。影片虽然存在一些bug,但不影响我们对剧情的理解。
而令我备感兴趣的是“删除记忆”。所谓“删除记忆”,是通过手术删除掉自我与往事的联系,尤其是在细节和情感上,使一个人在某段记忆里,只是一个旁观者,而非亲历者。医院打着删除痛苦,忘掉情愁的幌子,这实际上是模糊了“删除记忆”的真实意图。
那么问题来了,假想有一天,我们拥有了“删除记忆”的按钮,你们会按下去吗?
就以我为假设吧,未来,我呆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正在思考要不要“删除记忆”,我经历过那么多不好的事情,这一生过得如此狼狈,甚至是极其拙劣。我时常感受到深深的绝望,想着各种办法试图与过去切断联系,或许,删除了记忆我才能与未来重逢。
不,我选择放弃按下去。
1.记忆存储我的来去,它知道我,我通过它更加确定自己。
记忆里存放起来的东西,或许都值得我某一天去回味。只有通过回忆,才能知道自己来去的踪迹,如果将一生归入一纸档案,生命便真缺了点什么,至少我觉得不完整。
独家回忆放映着我和一些人的故事,若唐突截去了某段回忆,是否就像机器上少了个零部件,钢琴上少了个琴键一样。这些有着丝缕联系的记忆片段,无法再弹奏一首和谐曲,也将复原不了一个完整鲜活的我。
现实里找不到出路时,都会在记忆里瞧一瞧,看理想的庄园还在么?镜子里显现的是外在的容颜,而我的脾性早在一次次经历中练就,只有透过往事,才能找到曾经的自己,对照当下的自己,发现不完美,并在日后,给自己多点时间和耐心,铸就更好的自己。
假如我的“删除记忆”键,不小心被哪个坏家伙按下去了。那么我将失去某段记忆的感觉和感情,也将觉得那个人或物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可这样真的好么?
《记忆大师》里,黄渤饰演的人物选择删掉自己和老婆的十年婚姻记忆,可在删除记忆前,他尽管非常痛苦和无奈,毅然决定删除,但是他仍然为自己拍下了一段视频,以此来告诉删除记忆后的他,这是他和她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从遇见时的一见倾心,到最后的悲剧收尾。
这说明他害怕有一天真的忘记了他和她之间的联系,他还舍不得彻底放下,更是割断不了这份深情。庆幸的是,江丰(黄渤饰演)最终没有删除掉记忆,而是和张代晨(徐静蕾饰演)和好如初,一起期待小宝贝的诞生,夫妻二人更加确定彼此的浓情厚意。
2.该对人性保有极大的信心吗?如果删除的是不快乐的记忆,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犯罪记忆呢?
“删除记忆”手术保密性极强,因此很难知道客户到底删除的是什么记忆。很多罪犯为了减少煎熬,减轻负罪感,会选择删掉这段不堪回首的犯罪往事,重新做人,继续逍遥度日。这很明显有悖于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
同样,这也正如江丰(黄渤饰演)一开始就提出了对记忆大师的质疑,说到:这个删除记忆手术在多国未能通过,肯定是有什么问题。的确,问题是如何能够确保删除的记忆里都是个人私事,不涉及违法犯罪。
3.模糊某段记忆,我会不会还会走过去走过的路,经历已经经历过的事,爱以前爱过的人?我要怎么爬出来,怎样更快的成长!
很多人会讲说自己曾经经历过多么痛苦的分手,用了好几年才走出来,要是有这个删除键,早就帮助自己及早快乐啦!
没有了这些糟糕痛苦的记忆,怎么知道“吃一堑长一智”啊?更快成长,都是建立在经历过很多事,走心地分析了一些事,才开始幡然醒悟,迎接更好的自己啊!虽然并不主张暴击式的成长,但是,记忆里存的往往是自己的软肋,往往是最令人动情动容之处。
你敢保证自己不会再爱上同一个人渣么?你的性格早已成型,你的口味爱好也基本上固定,这些还是会带你去找那个他啊!
而最可喜的是,人们拥有的一种极强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会使自己慢慢地接受现状,与前任要么冰释前嫌,要么永生不见,似乎最后的自己还是能够爽快地讲出这一切。
所有痛苦的经历,或是能够化为生命的养料,或是助于自己排毒。而实在跨不过去的那些坎,可以人为性地封存起来,放在内心一角,不拿出来,直到进入棺材。
即使世上有后悔药,我会选择不吃。人生只有一次,所有人都知道,但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复刻本,没有第二样一模一样的。这才是独一无二性,每每想起,我经历的正和别人不同,才觉得有意思。
而我们之所以总给自己一个假设,比如假如有后悔药,假如能重来,假如有记忆大师,假如我是完美的……这些假设存在我们遇挫时的脑海里,都只是暂时的解药,因为我们知道逃避躲避虽有用,但并不是解决的根本方法。
图:网络
文:小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