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食堂吃饭对面坐的是一个穿高二校服的女生,长得挺漂亮的哈哈,总感觉抓住了什么灵感回去反复琢磨.
每个年级都有严格的区分,也就是高一高二高三是三个不同的群体,但是会有高考后复读的也就是所说的高四,但他们成为了高三,也就是成为了不同于他们原本那个群体的另一个群体,所以在高三的群体里面能看见穿着上一届校服的人但是他们也确实属于高三,同样也会有个别超级聪明的‘神童’比如在高二直接跳级到高三,那么也可以在高三的群体里面看见穿高二校服的人,他们也同样属于高三....这是我从抓住的灵感里面总结出来的...
我把这种现象结合到物理当中,刚开始我把它想成了一种概率事件,然后发现我想错了,因为这种特别的高三学生不是因为运气而混到了高三学生中而是确实是高三学生了所以这不是一个概率事件.....
原子,然后我把它跟原子结合发现惊人的契合,所以我认为存在一类特殊的原子,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最开始的宇宙中只有轻原子然后碰撞便成了各种重原子也就是聚变,质子数超过一定量的重原子又可以衰变成轻原子,或者裂变成轻原子,如果把聚变和衰变裂变当作原子的一种正常变化也就是一种正常的行进方向,也就相当于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还有降级,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的行进方向(在这里不可以狭隘的认为降级不正常),关键的地方到了...在这种正常的行进方向下就往往有一些不正常,跳级与复读,这就出现了例如高三群体里出现了披着高二校服高四校服的高三学生,但是他们确实是高三学生..所以我可以大胆的猜测(未知的东西本来就是猜的)有一些重原子‘不正常’的变成了轻原子,又有一些特别的轻原子‘不正常’的变成了重原子,但是它们没有‘校服’让它们披,所以在我们的看来它们确确实实的成为了新原子(也有可能有这种校服的存在但是我们却采用了看校牌确认身份的方法所以没有看出它们的特殊)而跟其它正常而来的原子没有区别,但是它们终归是特别的只是用‘看校牌’的方法无法区别,但是它们确实又是特别的,比如一个穿着高二校服的高三学生在运气好的时候可以被当做高二的混出校门,或者穿着高四校服的高三学生又有高四的朋友圈等,所以他们可以行使一定的高二或者高四的功能,这也就是他们特别的地方,也就是他们作为高三的学生却可以行使部分不属于高三的功能(不要说就算不是跳级生穿上高二校服也可以混出去,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打比方),所以我又可以猜测哪些特别而来的原子也拥有一定的原原子的功能,因此而特别于其它原子,在这里又可以延伸,比如因为跳级生的不同,就像如果某个跳级生长得比较‘着急’他去混校门成功几率又会降低很多,而如果某个跳级生长得‘不着急’那他成功几率又会高很多..
由此又可以猜测在那种特别而来的原子当中就算都是同一条不正常途径而来也可能因为一丁点小的差异而导致行使特殊功能的多少不同几率不同..
特殊中又有特殊,如此想来以质子数来区分不同原子可能只是大的一个框架,就好比对男女的定义一样,所以这种大的区分可能只是原子当中的‘宏观’,比如,同位素的存在可以说是对原子的区别的更细的补充,而同位素我认为也可以把它归结到特殊原子当中的大概率类型,而它们也许就存在不同于最常见的那种核素的功能,这功能可能只是物理性质,而这可能是他们产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同时同位素的存在也为哪些更特殊的原子的存在提供了事实证明.....
而发现原子以来一直没有发现这种特殊的原子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我能想到的有两条..一,之前也说了这类特殊原子能行使这些功能的概率很低很低而且这种不正常原子本来就是很少很少很少的,因此这种功能能体现出来而且被发现的几率就更低了...二,科学家采用的区别原子种类的方法可以说是‘看校牌’,质子数可以说是一张校牌因此有了大范围的原子区别,中子数也可以算作一张校牌因此有了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而这都不是那种‘跳级或者复读’而来的原子的校服所以难以直接发现.....
仔细想想,质子数构建了原子种类框架,而在这框架中只有同位素未免太过单调,如此看来我只认为我想得不够多而不是想太多.....
因为目前能了解的就只有原子所以也只能在这上面来体现,但是我认为这种‘跳级复读’现象是一种物理的正常现象或者说是必然现象(我觉得应该很容易想象出来),而不光是原子,因为不能否认不正常事件的存在,那么就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