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其实算是在路上度过的。进入侗寨才发现这真的是侗乡第一寨呀,寨子占地面积很大,其实当地政府原本是想把这里变成和西江千户苗寨一样的著名旅游景区,但侗族可能没有苗族那样出名,所以虽说寨中很多地方有意建成旅游点,但游客真心少之又少,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肇兴侗寨在16年还属于未被开发的保留侗乡风俗的部落。刚进入侗寨大门,侗族最明显的建筑就出现了----风雨桥,据说这是很神圣的地方,长老召集寨民开会选举都会在这举行。车一路开着,看着寨中居民在路上走着,他们穿的衣服各有不同,有穿普通衣服的,也有穿侗族传统便装的,最奇特的当属侗乡妇女的头发,因为她们穿便装的时候头发都是盘起来在额头后方一两公分处,用一根玉簪给别住,我最开始觉得好像城市中女生洗完头发随意一盘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其中的缘故............
住的 终于到了住的地方,我觉得我很幸运,住在一个叫“喵窝”的文艺客栈。之所以说我幸运:一来是因为这家客栈所处的环境--------门前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客栈整体是木质感家装,木质阁楼,木质楼梯,木质门窗,但大厅的窗则设计成玻璃落地窗,尤其是到了下午大家特别愿意坐在大厅的沙发上享受阳光带来的暖意;二来是因为客栈的老板,人称“猫王”,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导游,听驴友说他年轻的时候踏遍中国大江南北,而他的宗旨是:出门一定要自游行,在路上探寻内心的声音。客栈墙壁上满满都是他去各地拍回的照片,所以接下来的行程其实多亏了这个老板。
该说说我住的小窝了,其实是和驴友合住的,位于阁楼的最顶层,因为客栈整体是木质的,所以其实隔音效果并不好,踩在地面一定要轻,尤其夜深人静地板吱嘎吱嘎的声音格外刺耳。屋里的环境是我最向往的那种-------木质地板,两张不同大小的榻榻米床,最有特色的莫过是中央的桌子和蒲团很有侗乡风情,而卫生间的地砖呢,则是最具当地特色的,是以侗族特有节日图案为主元素,加上白色现代地砖混合,蛮有一番味道的。打开屋中中央窗户,对面是未开发的侗寨房屋,映入眼帘的是屋顶的瓦砾,瓦砾上清晰可见侗族传统服饰中图案纹样。所以其实从许许多多的小点上就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收拾收拾行李也差不多到了晚上,侗寨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晚上了。晚上的侗寨街道特别繁华,有点像大家说的那种集市啦。
要讲吃的啦!
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极品吃货一枚,所以肯定每到一地首先要找好吃的地方。出了”喵窝”径直走便是最繁华的大道了,离得最近的便是大排档,本来想坐下来点一锅贵州最最最有名的老凯里酸汤鱼,可毕竟只有我一人,所以还是决定继续前行,之后再说。走着走着我便停下来了,可能是学设计的缘故,所以对店面呀装饰呀服装呀都特别敏感。有这样一家店,店面并不大,但装修的很有特色,很侗族!从墙壁到桌椅花纹都是很民族的,但你并不会觉得古老,因为加入了现代的色彩和工艺手法,最开始我以为是外地人为挣钱来景区开的文艺饭馆,可进店之后才知道老板老板娘都是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就冲着店面我也要点些吃的,坐下来慢慢品味侗乡文化,那自然我点了很具特色的牛肉粉和竹筒饭,你一定觉得这么稀疏平常的东西是侗乡特色?那我真心的告诉你,侗族牛肉在做的的时候传承了贵州花溪牛肉粉的特色,和城市的不太一样。东北话叫“乎牛肉”。而贵州的牛肉全部用的是牛小腱,晚上用水泡出血水,第二天再用几十种香料制成的卤包精心烹制。而且牛肉绝对不过夜,否则肉感就会变得粘稠没有劲道。 而且用上秘制方法熬汤汁,用牛骨汤熬制,而米粉是用常年不关的炉火,保留汤汁的精华,老汤沉底,每日再加上新鲜的食材和新汤。而竹筒饭呢,顾名思义:竹筒里装饭,那美味的点则在于楠竹是侗家人唯一的一种用来烧制竹筒饭的竹子,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特殊的天然香味,米则是侗族唯一的一种米---名为糯米, 将泡好的米装入鲜的竹筒内,用玉米棒子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烧烤即可。吃时用刀将竹皮剥开,米饭被竹膜所包,带着竹子的清香,米粒香软可口,清香扑鼻,堪称一绝。为了竹筒饭色、香、味俱全,原有糯米基础上加入,腊肉、香菇、胡萝卜、芋头、花生等一些食材。
那~~第一天吃的就讲到这啦,第一天赶了一天路,我记得当时回去就洗洗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