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的火源不是打火机,而是火柴盒,俗称“洋火”。家里点火做饭,用的全是火柴,可以说家家离不开火柴。
普通的火柴几分钱一盒,能用很长时间。干燥的火柴一擦就着火,干燥的火柴确实能在水泥底、墙上擦着火了,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确实试过,真的在墙上划着火柴了。可要是火柴发潮了,可能要多擦几下了,如果火柴盒两边的摩擦皮边软了去,就很难擦着火了,却可以晒干了再使用。
火柴的作用除了生火做饭,还有四个作用:
一是弹火柴花:一只手把火柴杆竖立在火柴盒侧面的摩擦边上,另一只手对着火柴杆中下部,将火柴杆弹出去,火柴头瞬间燃烧产生火花,在落地前火柴杆是燃烧着的,玩起来别有一番情趣,几个人一起玩更有意思,看谁弹得高,亮得时间长。
二、玩洋火枪:对于没见过、没玩过洋火枪的人,用文字叙述洋火枪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只能说洋火枪使用自行车链条、皮筋、枪架、撞针组成的自制玩具枪,火柴杆是既是弹药,也是子弹。洋火枪基本没有杀伤力,只能打破一张纸。
三、挖耳屎:火柴杆是小时候最常用、最常见的挖耳朵工具,母亲经常用火柴杆给我们挖耳屎。挖耳勺是后来才出现的,在火柴杆面前,挖耳勺只能做晚辈了。
四、闹新媳妇:新媳妇给亲戚、长辈点烟是结婚那几天的重要礼节!但是也成了闹新媳妇一个热闹点!新媳妇想点着一棵烟有时候需要和很多人斗智斗勇,因为围观的人随时可能八面来风,吹灭新媳妇的刚点的火柴。有活泼一点的亲戚、长辈也可能吹一口,不是说别人捣蛋吹的,就是说真刮风了,总会有各种理由难为点烟的新媳妇。当然,也会有聪明的新媳妇,无意烫一下调皮捣蛋的亲戚、朋友。所以娶媳妇多背点火柴是必要的。
过去的八十年代里,家里使用的火柴基本上都是济宁火柴厂生产的,现在也想不起曲阜附近还有没有其他的火柴厂了?大概就只有济宁火柴厂了吧。
记得小学时候,有爱好收集的同学收集过火柴盒,我只记得火柴盒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土灰色,有的图片也好看,只是想不起来具体的样子了。
后来打火机的普及,火柴渐渐很少见了,似乎退出了日常生活。
最近发现使用高档火柴点烟的越来越多了,似乎用火柴又显得上档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