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火是火柴

作者: c一段旅程c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23:15 被阅读0次

    我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爷爷那一辈才开始更多的接触汉文化。当时的人们第一次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不识字,所以别人说的八月十五,他们一直以为读作八月寿,以至于到现在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常常把八月十五读作八月寿,至于自行车叫洋马,火柴叫洋火这些,都已经成生活化的口头语了,到我们这一辈都一直这么叫着。

    听说人们第一次见到汽车的时候还吓坏了,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大的牛。个别心善的还拿了草去喂车,以为汽车是吃草的。

    我身为八零后,进学校是六岁读学前班,那个时候班里就全是说民族语言的同学,大家不是从一加一学起,而是从民族语言转换成汉语学起,类似学英语那种,比如老师问Apple是什么?我们就回答,苹果!

    那个时候刚读学前班,大家都不适应学校环境,所以,当时,小小的我们还来了一次大逃亡,十几个同学把那张安置在木桌上的薄薄的黑板从窗户旁扔到地上,然后我们就从窗户那里挨个儿逃出去。还记得当时班里有个胖女生,一不小心卡住了,急的哇哇直哭。

    后来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开始流行起了说汉语为荣的阶段,而且还不能是本地那种略带口音的汉语,必须是大城市那种,比如“就是”不能说“就是”,得说“就si”、“吃饭”得说“ci饭”。

    这个阶段很快就过了,因为学校里爱说汉语的就那几个,遭到了大家的强烈鄙视后也就放弃了。毕竟大环境下生活,没办法轻易改变。

    我们这支少数民族属于某个大民族的分支,很遗憾的是没有文字,从我们这一辈开始就已经慢慢的开始双语混合模式了,到我们的下一辈或者再下一辈也许我们这一支语言可能就慢慢的消失了。

    这几年,兴起保护民族文化的风潮,我们这一支少数民族也有很多人为了保留民族文化默默付出着。她们出了视频,一句一句耐心的教着年轻人传统语言。也发表了很多文章,著述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国家对这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岁月悠悠,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个小小的民族依然坚强的存在着,希望未来的子孙后代能不忘民族文化。这也是所有族人的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洋火是火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rb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