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7月19日、7月20日
两天都在放线(进展和延伸结合着看,否则可能看不懂)
第一步:通过控制点和已知的坐标先将建筑的6个角点放出
▽1人看全站仪,3人配合拿棱镜、画点、弹墨线
▽其中一个角点
用墨线弹出X形状记录点位
第二步:用100m的大钢尺量出每一边两个角点长度
与图纸上的长度比较看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则需要重新校核整个过程哪里出了差错,然后重复放点操作。
▽校核
第三步:将仪器架到其中3个角点上放外围轴线
确定所放的角点没有问题后,下一步是把外围轴线放出,
需要在每一个垫层上放两个点,然后两点弹一条直线
▽1人看全站仪,2人配合画点、弹线
▽画点
▽弹线
第四步,按照图纸上的轴线距离,用大钢尺在刚放的线上量出每一条轴线和它的交点
第五步,将仪器架在第四步量出的每一个交点上,将轴线放出。
第四第五步没有照片,具体见延伸中总结的图解。
资料
酝酿中!
延伸
1、首先说一下施工测量中常用的仪器
①钢尺。类似卷尺,但是最大长度要大得多,有20m、30m、50m、100m等。
②水准仪。用来测量两点直接的高差。前面说的控制垫层的标高就是用水准仪来控制。
③经纬仪。能进行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仪器。
④全站仪。可同时进行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所以只要把仪器架在已知坐标上,其余任何坐标点都能被机器换算成角度和距离,进而确定具体点位。
2、放线目的:打完垫层后放线是为了将来在垫层上做基础的时候能确定基础的中心点及边线。打垫层之前也有放出垫层的位置,但是精度不高,所以需要重新精确地放线。
3、把测量放轴线总结一下有如下几步
第一步:用全站仪通过控制点将6个角点放出
第二步:用100m大钢尺量相邻角点的距离,与图纸尺寸校核。
第三步:校核无误后,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三个角点,把外围轴线放出。图中粗紫线就是用墨线弹出的轴线。
第四步:按照图纸中的轴线距离,用大钢尺量出两条长边的每个轴线交点。(图中白色圆圈)
第五步:将全站仪分别架在两条边中间的轴线交点往中间看,这样一来每一条轴线的位置都能被放出来了。
杂谈
1、公众号刚开通没多久,文章还不能开通留言功能。如果学弟学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给公众号提问,我都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一一解答。
2、如果有觉得公众号内容有帮助的话,请帮忙推荐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来搬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