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82819/1ebcac8d005842c5.jpg)
(本文有剧透)
受朋友推荐,电视剧和原著都看了,总感到有什么东西不吐不快。可是,各个大V都已经说了好多,里我还说什么呢?
就从我的直观感受聊起吧。朱朝阳心思缜密,这个还可以理解。但是他在各个人面前都完美地扮演一个乖乖的高中生的角色,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有人说他是“高智商”“高情商”。高智商我不反对,他本来学习就好。高情商就可以说道说道了。
先说我的第一个判断:完美地适应某种变态环境的人,并不表明他健康,只是表明他的扭曲。
犯罪,特别是连续犯罪,需要异于一般的心理素质。想想,一个普通的人,怎么可能在镇定地杀人后,还能保持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怎么还能在考试中都拿第一名?
这已经不能用情商高来解释了,只能这样说:因为他分裂,所以他冷血。
因为他分裂,所以他像变色龙一样,可以在任何时候戴上他的面具,完美扮演一个角色。而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这么干是有各种障碍、各种别扭的,我们可能发现他的不自然。
而这种不自然,恰恰是人格完整的表现。
我们之所以觉得朱可怕,正是因为他在实施这些行为时,没有表现出人性和犹豫。或者说,就连那些表面上的人性,也是他自觉不自觉的伪装。他的内核,是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2819/27fee94c68f02223.jpg)
第二点感想是:
有些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比如说,主动杀人。
张东升为了得到妻子的爱杀人,朱朝阳为了得到父亲的爱杀人,这都逾越了底线。
我有一个朋友说:秦昊其实演的不好。一个文化人杀人,应该有很多的纠结、痛苦、犹豫,怎么到后面,就像砍瓜切菜一般?
我说,因为你杀了一个人后,你的整个人就变了。王伦时期的梁山泊,为什么要让上山的人杀一个人交投名状,有两个原因:一是杀了人后要面对官府的追捕,你只能铁了心上贼窝;二,更重要的,是要你养成一种“视生命如草芥”的气质,乃至成为一个职业盗贼和职业杀手。
所以严良在最后一集中对朱朝阳说:你如果杀了他,你就不能回头了。
其实,我也不是不相信一个杀手有向善的可能。佛教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只是,一个人犯的罪孽越大,悔罪的过程就越长,越痛苦,他越有可能逃避去面对那些内心阴暗的角落。
有人说,最后一集中严良来到朱朝阳的教室,朱看到他身上那道白色的光,说明朱的良知尚未泯灭。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2819/1757fed0b19d22eb.jpg)
但是我也看到一种说法,说片头动画的结尾处,只剩下一个小人,他面对的门是画上去的,不可能出去;他进入的是死胡同。这就暗示朱不可能回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2819/2fd17e549eb0d161.jpg)
真诚地为自己做的事情而忏悔,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意味着不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推诿责任给别人,也不是为了别人的原谅,而是跟自己的良知对话。
很少有人能有勇气这样做,他们有勇气杀人,却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内心。
这也是为什么普普在信中对朱朝阳说:我会替你永远保守秘密,但还是希望你把它说出来,这样你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忽然想到一个成语: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成为新人。如果对自己没有真正的反省,只是继续活在一个好人的面具后面,何谈成为新人呢。
其实,剧中的朱朝阳还是有重友情的温暖一面,甚至有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气。所以到了后面,我看到他主动说一些话,让张东升对严良产生误解,感到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陷害朋友?
我想到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在他的日记中,已经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日记说张是严良杀的,而在他的计划中,是要自己杀死张东升。这样的话就不能让严良活着。
如果严良活着,关于自己的所有伪装就会全部被揭露,这比在大庭广众下一丝不挂还让人难受。所以,他宁可牺牲这个朋友,宁可不要友情,也不能让自己的肮脏给别人知道。
最后,朱朝阳得到了什么呢?
他继续做他的好学生;他合法拥有了父亲的大部分遗产;他除掉了妹妹,再也没有人跟他争宠了,也没有讨厌的后妈了。
但是,他曾经珍视的三个人的友谊,被他亲手摧毁了;他不得不继续戴着面具活着,害怕某一天事情会败露;他要面对亲生母亲的隔阂和不信任。他慢慢感到,周围人对他除了疏远,又多了一种感情——怕。
值得吗?
只有他知道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