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的问题是不是大多都是关系能力不够?
是的,大部分人都是关系能力不够,对被冒犯非常敏感,不相信或者体验不到情感。
有一个女孩和男朋友去香港购物,男朋友当时重感冒着,帮她背东西,帮她付款,但没有像平时一样哄她开心,她就有点闷闷的。回来之后她想分手,她觉得男朋友不爱她。
这个女孩其实就是男朋友在重感冒的状态下,无法那么用心地和她在一起而已,她就觉得他不爱她了。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术语,叫情感客体恒定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情感能力就是由它决定的。
打比方比较好理解,人们都喜欢跟小猫玩躲猫猫游戏,你先藏起来,然后再出来,猫就特别兴奋。按照猫的智商,在它的认知里,看得见的东西就存在,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它没有形成客观物体的恒定性。所以,它看见了,你就存在,看不见就不存在。一会儿看见,一会儿看不见,它就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它搞不明白为什么。小孩子在9个月之前,特别是6个月之前,就是活在“躲猫猫”阶段。妈妈跟小孩子玩躲猫猫游戏时,孩子也会特别兴奋。
客观物体的恒定性很容易构建,按照正常人的智商,孩子长大了就都构建起来了。但是有的东西很难形成,就是情感客体的恒定性。按照正常的状态,当孩子满36个月后,会渐渐构建起个性化的自我。所谓的个性化的自我构建,就是指“我”诞生了。还有就是,爱了自己三年的养育者——妈妈,已经内化到孩子心里了,孩子的内在住着一个心爱的人,这个时候,情感客体的恒定性就形成了。情感客体恒定性形成之后,就能做到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比如你昨天骂了我一顿,但你今天对我特别好,那我可能会因为你今天对我的好,就把昨天的事放下了。但是昨天你骂了我,那就是骂过,我不会因为今天你对我好了,就觉得昨天的坏不存在了。而同样的,如果昨天咱俩特别好,突然之间,今天我俩的关系出了点问题,昨天的好还存在着,这就叫情感客体的恒定性。
假如孩子内在没有住着一个心爱的人,就不会有情感客体恒定性。这样一来,他的心智总是在自恋维度上玩游戏。
武志红老师接待过一位来访者,他说:“武老师,你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觉得你是爱我的,但是当你站起来要离开,刚一转身,我就会想象你发出一声狞笑,鄙视我,让我快滚,觉得我真烦人。”这都是他个人内心的想象。像他这种人的情感客体恒定性太差了。
现代人都有或多或少精神上的压力,那该怎么样去培养这种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呢?
找到对的人,找到对的人之后,和对方建立稳定的关系。
有一位男孩,25岁,他做每份工作只能持续两三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从来没谈过恋爱,也没有朋友。他没办法跟别人建立关系,这和他没有情感恒定性有很大关系。武志红老师在接受他的咨询时,告诉他:“在你以往的生活之中,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无法构建长久关系的问题,你能不能在和我的关系之中,与我做一个约定,只要不是我的职业能力有问题,以及职业道德有问题,你就不要离开我,如果你想离开我了,也不要无缘无故地离开,你要过来跟我谈。”结果,他找武老师做了5年的咨询,5年之后,他有了稳定的工作,也谈恋爱了,能交朋友了,他相当于在武老师这儿构建了一个恒定的关系。
一个人的情感恒定能力对他有质量地生活非常重要。
什么是体验维度?
前面讲了三个维度就是自恋维度、关系维度和体验维度。体验维度又称为镜像维度。所谓镜像维度,顾名思义就是照镜子,觉得镜像好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栩栩如生,但其实镜子里那个人像,不是自己,站在外面的模模糊糊的那个才是你自己,你看不见自己的背,也看不见自己的脸。思维和体验是这么一对关系,思维是镜子里的东西,思维特别清楚。人们往往容易以假为真,以为思维是真的,那我们其实是在把镜像当作真的,这时候就会出特别大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