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小伙伴跟我反映,他的新手机支持65W快充,但官方标配的65W充电器只有一个口,而他新买的三口65W快充头,虽然单C口确实可以达到60W+的快充,但多口同时向外充电就不行了。
因为原来的65W极限值被分出去一大部分,手机回血速度变为二三十瓦的样子,所以很想考虑更大快充上限的充电器,问我100W、120W的够不够用,有哪些充电头可选。
看来这位小伙伴还是比较懂的。
更快回血+更小体积→口越多越值
快充极值标的高,但多口同充之后,单口功率就会大幅下降,如果你的需求是“单充65W”,那么多口的上限就要选得更高,90W、100W、120W择优而选。
但是你要注意,入手之前,一定要具体看好它的兼容协议和功率分配方案。
简单讲,就是入手之前先考察宣传页面的参数,看看它在双口、三口等不同接口同时向外输出时,功率分配究竟是怎么安排的。
比如,下图左是ORICO PV100-1U3C四口快速充电器(3C1A),单C1或C2口充电功率可达100W,单C3最高20W,单A口最高30W;图右是绿联的一款魔方快充插排,USB充电口也是4个(2C2A),但是单C口最高仅有65W。
我已经把二者在双口、三口、四口同充时的功率分配标出来了,大家可以通过对比看出,左边的ORICO在双口、三口同充时都至少有1个C口可以单出65W,而右边的绿联只有45W甚至更低,谁更能打一清二楚。
平心而论,绿联那款魔方插排也不错,3个市电插孔之外,还提供2C2A的四个USB口,只是快充上限为65W,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查看我的过往评测。
而这款ORICO的四口充电器有100W的高功率,多达3个Type-C口,且有氮化镓技术加持体积更小,散热更好,面对多款设备同时回血的需求更加从容,更适合室外办公,出差旅行时使用。
简单开箱
全白外观,折叠式插脚更易收纳,3个Type-C+1个USB-A口在插脚的对面一侧,出厂时充电器周身有贴膜保护,注意使用时揭掉它保证散热。
氮化镓充电器可以比非氮化镓充电器的体积更小,散热效果也好,使用寿命变长,保证用安全。如下图对比,相比左边的Ravpower双口90W充电器,四口100W的ORICO PV100-1U3A居然也能打个平手(厚度略薄,长度略大,宽度略小,整机体积相仿)。
快充协议方面,ORICO这款支持PD3.0、QC3.0,华为的SCP/FCP协议,AFC协议等等,支持PPS3.3~21V 5A快充,目前主流的iPhone 13,华为Mate40、P40,小米11,12系列,主流笔记本全面兼容。不过一些品牌私有协议的快充还得实测才能知道。
实测数据参考
利用手头各种宝子,给大家做个简明测试。ORICO这款4口快充头的3个C,其中C1和C2是无差别可以盲插的,最大单口功率可以达到100W,C3口最大20W,A口最大18W/22.5W,支持八重安全保护,智能功率分配,使用场合更广泛。
实测单C1口功率,Power-Z显示93.8W(20V 5A档位),被充的充电宝(征拓SuperTank Pro)自带屏显,显示96.7W。
换到C2口做相同的测试,Power-Z显示94.71W,被充宝子的屏显为97.8W。
C3口支持PD/QC协议,官标最高18W/20W功率,实测单C输出16.42W。
但A口支持最高18W/22.5W输出,实测给小米9充电13.3W(电量68%)给魅族Pro6充电为7.91W(电量63%),给荣耀Earbuds 3 Pro真无线充电为7.3W(电量约50%),给Ravpower自带线充电宝(被充支持最高18W)充电为14.2W(电量42%)。
我还分别测试了以下几项,被充设备条件有限,但指定C1或C2输出到最大支持100W或120W快充的设备,实测结果整理如下:
双C口C1+C2官标最大60+30W,实测C1→征拓,C2→华为MateBook 14,测试记录为48.5W+26.1W。
双C口C1+C3官标最大60+20W,实测C1→征拓,C2→华为MateBook 14,记录51.2W+13.3W。换成C2与C3双口输出,结果基本一致。C1和C2是可以互相取代的。
C1+A口官标最大60+22.5W,实测C1→征拓,C2→华为MateBook 14,记录50.9W+15.4W,与上面的测试结果差距不大。此时也可以C1换C2与A搭配。
C3+A口也测了一下,官标合计20W,实测C3→征拓7.3W,C2→小米12Pro 10.3W。不过这种搭配,现实使用场景较少,除非你手头没有两个C to C线,当然还是双C双输出划算。
三C口同充,官标45+30+20W,实测C1→征拓38.7W,C2→小米12 Pro 19.3W,C3→荣耀真无线耳机7.5W。把C3换成A口,结果相仿。
三口输出C1或C2+C3+A口的话,官标60+15+15W,实测C1→征拓53.6W,C2→小米12 Pro 12.1W,C3→荣耀真无线耳机7.2W。
四口同输的时候,官标C1 45W,C2 30W,C3和A口共用20W,设备环境随机性更大,我做了一个自己有可能出现的4口同充测试,实测C1→小米12 Pro 34.2W,C2→征拓 22.3W,C3→XTAR BC8电池充电器7.5W,A口→杜伽K330w无线键盘(测试设备所限,未知)。
测试中,单C口100W快充和双C口同充是,测温枪测出侧面温度最高44.1℃,散热控制得比较好。
经验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ORICO PV100-1U3C 氮化镓100W快充头的实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再去考察哪些高功率充电头更适合自己。
总而言之,无论你的需求是单口充电头还是多口充电头,以下建议一定要考虑清楚:
1,优先氮化镓(体积更小、更凉快、更安全);
2,高功率输出口极值要高于或等于你的被充设备支持的快充极值;
3,实测温控好,尽量不要超过50℃(手感发烫);
4,最好带有可收纳插脚。
如果是多口充电器,就加上第五条:不同口搭配的功率参数分配要合理,最高输出不要下降得太厉害(比如单口100W→多口65W是可以接受的)。
我是笔点酷玩,关注我点赞三连,玩数码不迷路。下期真人评测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