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使用体验

作者: yansweet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16:26 被阅读13324次

拿到iPhone X已经有些日子了,感受就是两个字:惊艳!从诺基亚换成iPhone 4,从4换成6 plus,这次将用了三年的6 plus更新成iPhone X,每一次换机,都是里程碑式的产品,使用体验上的提升都是巨大的。由于平时混迹于科技圈,各大科技媒体对iPhone X的评测已经让我很了解这部机器了,但当我拿到手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无论是硬件速度上的提升,还是软件iOS 11带来的操作体验上的提升,都让我印象深刻,之前也有朋友问我关于iPhone X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决定记录一下,分享一下使用的心得感受,也给想入手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iPhone 6 plus的1GB RAM(运行内存)运行最新版iOS10.3.3已经捉襟见肘,应用加载速度慢,很多系统动画都有掉帧,iOS11更是无法驾驭,是时候淘汰一波了。iPhone X是我首次拿到有着3GB RAM的iPhone(不要跟我说小米都6GB RAM了,苹果例行挤牙膏的尿性我早已习惯),配合足以媲美桌面处理器的A11 Bionic (A11 仿生)处理器,和120Hz的触控屏幕采样率,让操作的响应毫无延迟。搭配iOS11,iPhone X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什么叫软硬件完美结合。

外观:玻璃+不锈钢,全面屏

iPhone X的重量比plus机型轻一些,但由于它尺寸更小,拿在手里有一种比plus更重的感觉。玻璃后壳加抛光不锈钢的侧边,让这个机器的手感很一致,比起6 plus的铝合金机身,质感上提升明显。整个机器大小比非plus机型稍大一点点,带来了久违的单手握持。

iPhone X

全面屏是今年手机的代名词,而iPhone X是我认为最接近全面屏的手机,它四侧的屏幕,除了上面的"刘海儿",都直达边缘,这种设计理念来源于Apple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的无边泳池概念(Infinity Pool)(参考链接iD公社)。这是iPhone首次搭载OLED屏幕,相比传统LCD屏幕,OLED屏幕每个像素可以自发光,不像LCD屏幕需要一个背光面板,这使得屏幕的厚度可以很薄,也更加省电,色彩显示也更加精准和饱满。但弊端就是OLED屏幕会老化,导致残影(也就是所谓的烧屏)。这是由于在日常使用中每个像素的发光时间差异很大,比如OLED屏幕中处理黑色是像素不发光,而有些图标的位置的像素会一直发光,这就导致像素之间老化的程度不同,导致残影。所以适时的换换壁纸,或者使用动态壁纸来避免某个像素的长时间发光或熄灭,来减缓残影的出现。iPhone的屏幕一直是业界标杆,苹果也很自信的说这块超视网膜显示屏(Super Retina Display)可以减少OLED的老化,同时也表示未来会通过更新iOS系统,用算法来延缓残影的出现。

下图中是纯黑色壁纸的对比,iPhone X在显示黑色时,像素是不发光的,所以对于iPhone X设置成黑色壁纸会更加省电。

其它iPhone的LCD屏幕(左)vs iPhone X OLED屏幕(右)(图片来自网络)

iPhone X引入了iPad Pro上才有的True Tone显示技术,使得屏幕的色温色调会根据周围环境来调节,让文字的显示更接近纸张上的文字,这也是iPhone X的屏幕看起来有些发黄发暖的原因。5.8英寸的屏幕,对比plus机型,更长了(竖向上812pt,plus机型为736pt),但是却更窄了(横向上375pt,和6以后的非plus机型相同,但比plus机型的414pt略小) ,显示内容上可能提升并不明显,但由于全面屏,iPhone X的视野更开阔。全面屏加上出色的显示技术带来的阅读体验提升非常明显,很震撼。

iPhone 6 Plus(左)vs iPhone X(右) 全面屏

黑科技:Face ID(面容ID)

Face ID的引入使得iPhone有了生命力。很多人吐槽iPhone X上面的“刘海儿”,但它内部却装着8个(如果没记错的话)光学元件,其中的5个构成了原深感相机(True Depth Camera),实现了现今最为先进的面部识别解锁。Face ID是基于3D的面部识别,点阵投影器会投射30000个光点,这些光点经过衍射投到脸上,由于脸部五官的高低起伏,会导致形变,红外镜头会捕捉到这个形变,然后交给处理器来分析对比,最后得到一个人的脸部特征。由于iPhone X是使用红外相机来获取面部信息,所以黑暗环境不会影响使用。更加神奇的是,它会知道你是否此时此刻在注视着它,如果你没有睁眼睛看着它,它是认不出你的。

相比指纹识别(Touch ID),Face ID更加自然,不再需要放手指扫指纹的过程,我们只需要拿起手机(手机会捕捉到抬腕动作并自动点亮屏幕)上滑屏幕,手机即解锁完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充满科技感。解锁速度很快,上滑之后几乎不需要等待。智能方面,只要你的五官没有改变和遮挡,Face ID都可以认出你,比如早起没戴眼镜,或者戴上帽子等等,Face ID都可以准确无误的识别。至于网上很多人说有时候识别不了,我这里说一下供参考:一是尝试一下重新录入Face ID,录入过程中尽量使脸部转动均匀完整;二是Face ID的工作需要脸距离手机在20-50cm之间(具体数值记不清了);三是五官不要遮挡,比如捂嘴之类的动作会导致识别失败。有时侧身躺着,Face ID有时会无法识别,因为枕头的挤压会导致脸部的变形,也会遮挡住部分面部。

抬腕--上滑--解锁,一气呵成

如果你也用钥匙串(iCould Keychain)来管理密码,那么当登陆某个应用时,可以通过Face ID来自动填充账号密码,科技感爆棚。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下苹果生态圈的用户开启iCloud并使用钥匙串来管理密码,对于跨平台的用户,推荐 1Password,他们都可以在注册不同应用时自动生成不同的密码,并且帮你记住,从此不再需要记住任何密码且安全性很高。

钥匙串+Face ID 实现快速登陆

这里不得不提iPhone X上面的处理器,A11 Bionic (A11 仿生)处理器。这个当今最为先进的移动处理器是Face ID可以高速,准确,智能的识别脸部的核心。每一次Face ID识别出错后,你通过密码解锁手机,A11仿生芯片都会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学习和自适应脸部的变化,提高识别准确率。

为了增加Face ID的趣味性,Apple引入Animoji(动画表情),在国外使用iMessage的环境中,Animoji成了炫机神器。这个小功能也是大家拿到iPhone X后最想尝试的。但由于国内很少有人使用iMessage,更多的使用微信,所以Animoji只能在iMessage中制作后保存,然后以视频的方式分享到微信或其它应用中。这使得易用性上面差了一些。希望以后Apple可以开放接口,让更多的应用可以直接使用Animoji。

在信息中制作Animoji (图片来自网络)

更为神奇的是,当你正在盯着亮屏的手机或阅读,或看视频时,iPhone X会知道你正在盯着它看,所有的通知都会静音,只在上方出现通知横幅,并且手机不会自动熄屏。并且锁屏时,当来了通知,只有本人注视屏幕时,通知的内容才会被详细展开,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条未知通知。

Face ID有一个小弊端,就是为了让你的脸部信息可以被完全获取,原深感相机需要识别到全脸。这就导致了:当你手机放在桌上,你坐在椅子上是无法解锁它的,只能拿起来看着它才行。

这个“刘海儿”是一种妥协,由于屏幕下指纹技术的不过关而引入Face ID,而那些感光元件总得有地方容纳;它同时也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使的解锁这一必备的操作更加浑然天成,拿起手机,它就知道是你在看着它,让iPhone有了灵魂。

抠门的Apple:快充+无线充电,续航

抠门如苹果,iPhone X支持快速充电(30分钟内充到50%),但需要使用1. MFI认证的USB-C to lightning连接线,2. 支持USB供电(USB-PD)的第三方USB-C适配器,或者苹果自家29W,61W,87W的USB-C适配器。然而,iPhone X随机带的是个5W的普通USB适配器。所以想要快充,需要另行购买上面的两个配件(苹果自家原装配件,贵的很!)。值得一提的是,USB-C适配器可以买第三方比如小米的,但是连接线,目前为止MFI认证的只有Apple自家,其它厂家的USB-C to lightning连接线都不是最新的MFI认证,无法实现快充。

无线充电,这个早已经被Android机玩腻了的技术,目前只能用第三方的充电板,我自己没有入手。根据外媒评测,充电效率很低很慢,说是支持7.5W快充,但经过实验这个快充只能持续10分钟。说是由于散热等问题。也许真正想实现稳定的7.5W无线快充,需要等明年Apple自家的airPower充电盘了。从之前苹果的专利中可以看出,苹果理想中的无线充电是远距离的非接触式的,现在这种需要使用一个笨拙的充电盘的方式,可能只是不想被其他厂家甩出太远,妥协之举。

续航,这次iPhone X内部由于采用2700多mAh的双电池组,容量大过plus机型,再加上OLED屏幕很省电,所以续航问题不需要担心。

摄像头:

我本身对于摄像头的各种参数不是很懂,这里就不说了。总之就是什么光圈啦,变焦啦之类的都进一步提升,支持1080P视频录制啦等等。根据外媒评测,夜间和低光下拍摄效果提升明显。我要说的是,这是小尺寸iPhone第一次引入后置双摄像头,第一次前摄像头也支持光学防抖,并且得益于原深感镜头,前置摄像头也持人像光效模式,适合喜欢自拍的你~

人像光影模式:单色舞台光

操作体验:有一些学习成本,但相当好用

随着全面屏的引入,这个陪伴iPhone十年的Home键成为了历史。没了Home键,怎么返回主屏幕,怎么呼出多任务呢?iOS11中在屏幕底部加入了一个横条,通过手指在这个横条区域不同的操作,可以实现返回主屏幕,打开多任务,应用间切换等。iPhone X支持120Hz的触控屏幕采样率,使得iPhone X在响应触控方面非常快速。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越发的觉得,手势操作似乎是iPhone X最大的改变,你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熟悉。而且用了之后,就回不去了。

从横条上“扔”出去 -- 返回主屏幕

上滑“扔出去” 返回主屏幕

从横条上上滑一小段(不要扔出去)并稍停顿 -- 打开多任务

上滑停顿 打开多任务

在横条区域左滑/右滑 -- 切换最近打开的应用

在底部横条左滑/右滑 切换最近使用的应用

Apple在iPhone 6s 和 6s plus上首次引入3D touch (3D触控),使得手势操作不再只是上下滑动这种二维的,而是增加了用力按压的操作方式实现三维触控。之前我的6 plus是不支持的,这次拿到iPhone X,我恨不得在每个图标上都使劲儿按一下来看看不同应用的3D touch会有什么功能。比如在微信上3D touch可以直接打开扫二维码的页面,相当快捷实用。

在微信上 3D Touch

最后,iOS11结合震动引擎(Taptic Engine)在很多操作的细节之处都给出了震动反馈,来告知用户某个操作已经完毕,体验很棒。这个不是新技术(iPhone 6s就已经引入的技术,只是这是我第一次使用),不多谈。

尾巴:

Apple在初代iPhone发布10周年之际,发布了iPhone X。在iPhone X身上,我们可以窥到苹果其它产品未来是什么样子,也许再过一个十年,手机这个词将变为历史。但目前,它仍旧是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有着最好的软硬件结合。取消Home键,手势操作,Face ID,全面屏,这一切不仅仅是iPhone下一个十年的开始,也是Apple下一个十年的开始。

最后分享一个iPhone X的拆解视频,来欣赏一下苹果艺术品般的工业设计,双层堆叠主板真是牛的一匹。GeekBar拆解

注:全篇文章是利用多天的业余时间随想随写,不免逻辑混乱,很多参数信息也懒得再查资料,仅凭记忆,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望大家看个热闹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潘小山:感觉还不是很理想
  • 04ecb66390b1:其实这小编的观点很low
    yansweet:那你就赶紧Gun
  • 92bc09a1ef56:我有手机用都不错了……
  • 一李白不白一:黑色手机,全是丑逼!
  • 3bc337fb2a27:x或许是iphone系列最失败的设计。让时间去证明吧
  • 安安吉祥:X怎么截屏?请指教我不会:sweat:
    安安吉祥:@R0cky2h 噢试过了,非常感谢:pray:
    yansweet:@安安AX 音量+ 加 侧边键
  • 心中的小妞:看个热闹,支持国产
  • 7ef0f085f4f7:很棒的分享
    yansweet:@陈慵懒 谢啦:yum:
  • f811f46fb3af:上周二拿到的手机,可是往后几天每天晚上Face ID都不能成功解锁,后来发现用Face ID解锁的时候还不能太近了
    yansweet:@Apollock 对,需要25-50cm好像,因为需要让那些光点投到脸上,并且让红外摄像头可以捕捉到整个脸。再有就是早上起来,睡眼惺忪的时候,睁不开眼睛,也总是解锁不成功。Face ID和Touch ID各有各的弊端, 各有各的好,要是二者配合,就好了。:smile:
  • 黑白熊fiona:我的也马上到货,好期待哈哈。苹果不和别人比,只去和过去的自己比,超酷,资深果粉爱极了
    yansweet:@Rose大喵喵 嘿嘿。和别人比的话不能比技术是否最先进,而是要比同样的技术,使用起来的体验。:wink:
  • 月白风清L:这种刘海屏是将来智能手机的潮流
  • My_1994:话说这个齐刘海好像是赶在10周年的时候出的半成品
    yansweet:@My_1994 也不能说是半成品,就像我文里说的,为了容纳那么多光学元件,总得有个空间。而这些光学元件为了FaceID,FaceID又是由于屏幕下指纹目前技术不过关而来救场的。记得在今年4月份好像,富士康那边还没有开始生产iPhone X,就是因为苹果在努力攻克屏幕下指纹。后来都很晚了,才决定放弃屏下指纹而采用FaceID(从Twitter上看到的曝光,和富士康开会时的PPT)。所以这也导致了iPhone X 11月3日才发售,晚了近一个月。所以刘海儿,不可避免,是一种妥协,一个B计划。
  • Gnoodle:顺便秀了一张自拍😂
    yansweet:@Gnoodle 诶哟喂,只有你透了这篇文章的宗旨:smirk:
  • 4f39f425d487:第一张图片是怎么让手机变透明的:scream: :scream:
    yansweet:@采花大盗_喵小猫 手机A拍一张照片,然后打开照片和后面背景对齐,用手机B来拍A :blush:
  • xiaohesong:苹果伤了我的心.
  • c2c88e3d78a6:非常想把刘海儿抠下去:joy:
    yansweet:@桃酿寡酒 我也是,横屏时还是很显眼的。不知道这个刘海儿会保留多久,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屏下指纹。Apple的全面屏理念就是边倒边,所以如果一直用Face ID的话,难道要把Face ID藏屏幕下面。我是不懂了。静静观望吧
  • MJGA:楼主太有才了
    yansweet:@简叔 哇,简书CEO!!在下有礼了,好激动。还望帮忙推荐一波。:blush:
  • 50b375394c45:我发现一个现象,以前吧,苹果都是跟其他品牌手机比,然后得出iPhone...是最好的手机,最惊艳的手机。现在变成了苹果和自己体系内的老版本手机比较,。。。。然后得出最新款是最好的,最惊艳的苹果手机!!:smiley:
    yansweet:@吴zf 对于普通用户,谁能用一堆手机呢,对吧,所以此文叫“使用体验”,而不是叫“评测”,就是因为我是普通用户,我仅从我自己的使用经历来评价我自己的感受咯。不过等以后挣了钱,没准可以多买几款来感受下生态的不同。:)
    50b375394c45:@R0cky2h 你还是多体验几款,或者几家平台的手机后再做定论吧!不过,很难,很难让一个人从自己的圈子跳出去深刻,客观的体验其他圈子!所谓先入为主可能就是如此吧!不过我也是iOS用户,当然我也是其他系统的用户!
    yansweet:@吴zf 和自己体系内比,说最新款是最好的,最惊艳的,这其实是废话,要不越出越烂谁用。和其它品牌比,只有某个人心中的最好,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这种评测文体验文的共性,主观性太强。看个热闹即可。
  • dcde8052c5e6:不敢细看
  • 小喷菇啊:请问从横条上扔出去那张图,是上滑或下滑屏幕打开了信息和计算器的应用是吗?这个怎么设置呢?滑屏幕打开应用?
    yansweet:@神奇的小喷菇 没有,就是点的主屏幕上的应用,可能GIF图速度有点快,造成了误解。
  • 67061504e7a7:哇写的好好喔好有才哟爱死你了楼主么么哒
    yansweet:@AMeiZING_8a64 多么温情的评论:kissing_heart: 我是不也应该回一句我也爱你
  • 爱哭的笨小孩:我看到了 dash
    yansweet:@爱哭的笨小孩 看来你也是程序员咯:wink:
  • CoorChice:同样从6p升级到x的孩子表示,看完才发现3D touch怎么用,感觉发现了新大陆:cold_sweat:
  • 国王or乞丐:哈哈,苹果的系统我是认同的,本来我也就是做苹果软件开发的,但是说实话,楼主应该没有玩过三星吧?或者是没有从4代开始跟着用到现在的X,如果你是跟着的,我相信你不会这样写的。
    国王or乞丐:@R0cky2h 我从4用到了7P,说实话,从6之后苹果再无创新,一代比一代垃圾了,唯一就是苹果系统确实不错,轮样式和功能领先还是三星最好,唯一不足的就是操作系统不如苹果,但是也不卡,我现在买了三星s8朋友买了note8,说实话,用了一周之后再也不想碰苹果手机。尤其是这次的X出来后真的很不满意,样式没多大改观,价格改观不少,并且X并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出现,你所说的面部和虹膜,三星早就出了
    yansweet:@国王or乞丐 我其实一直想尝试下三星,但由于用着Apple全家桶,多设备间切换起来,体验比较一致,设备间的互动也挺无缝的。再就是iOS的App质量是比Android高的。所以就这么一路下来了。等以后自己挣钱了,买一台三星来玩玩,体验一下。嘿
    yansweet:@国王or乞丐 兄弟怎么讲?“这样写”指的是? 其实通篇也就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我没有用过Android但是我开发过Android的App,哈哈。
  • yansweet: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评论哈。点一下喜欢,谢谢大家的支持。
    ebay_Happy:@R0cky2h 这个是无解的。硬件问题。Mac、ipad低温会自动关机
    yansweet:@ebay_Happy 我现在还没有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等过阵子下雪的,我出去测试一波。你可以问问客服,换个机
    ebay_Happy:我就想知道在低温状态下你的X有没有失灵,怎么解决的

本文标题:iPhone X 使用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cq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