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好极了。
观看国内电影有两大思路,商业片如何构建类型,文艺片怎样表现风格,这里不是说影视工业不成熟,而是作为观众要怎么看。国产动画片,同样如此。手工作坊式的制作本身,在如今动辄宣传资金多么雄厚,卡斯多大的时代下,让人觉得更不容易,甚至有些荒诞的真实。

如果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本片中的人物对于金钱的渴望,那就是荒诞。荒诞,表层意思是极言虚妄,不足为信。内在的哲学含义是荒谬(Absurdism, 又译荒谬主义),哲学术语,在存在主义中用来形容生命无意义、矛盾的、失序的状态。
现实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have a nice day。这部电影原名正是《好极了》,后来叫做《大世界》,大世界里的芸芸众生都想要“好极了”,于2018年1月12号上映,当天那个影院只有早上一场放映,全场只有大概五六个人观看。
故事说的是司机小张为了给女友古琦琦凑齐整容款,拿走了建筑公司的工资款一百万元,老板老刘派“瘦皮”去追、大盗“黄眼”及同伙、古琦琦的姐姐古洝洝与男友都盯上了这笔钱,一伙人为抢夺这些钱发生错综复杂的交织。

本片海报略显阴郁,典型的黑色犯罪题材。
同样的题材,在国内动画电影里,难得一见。由于其内容“建议成人观看”,更主要的风格独特,用做文艺片的方式在一个商业类型片。
相比近几年两只熊一个猎人和一群羊与狼等等低幼动画,霸占银幕的势头减缓,刘健导演的《大世界》内容成人化,以不同的形式和个人独特风格的动画更为珍贵。
有人说《大护法》、《齐天大圣》、《大鱼海棠》与《大世界》组成了近年来动画界的四大名著。

《大世界》77分钟时长,影院排片很少,很多人先天认为这样的片子不受欢迎。对于一个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并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原创歌曲,首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动画长片,本片口碑当之无愧,却在国内遇冷,低于三百万(261.83万元)的票房,对于动辄上亿的“大片”来说实在不值一提。
《大世界》的荒诞氛围浓烈,“豪宅”写作“毫宅”的小县城蔓延着向钱看的气息,画面中闪烁的广告灯、路边的网吧,破烂的标语等场景都有被人忽略的破败美感。
剧中所有的人都像是在困境和梦想中,而这梦想其实是“欲望”,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觉得自身麻木。
小张被催婚,女友要整容,有钱可以结婚,算是可以孝顺母亲。瘦皮要负担女儿出国留学的高额学费,也能摆脱屠夫/杀手的身份。洝洝和男友向往香格里拉,在田园里养猪种菜,远方的诗意太诱人。“黄眼”的科研梦想,开旅馆研制透视眼镜都只是起步,有经费就可以创业。又都陷入了贪欲。

片中每个人都有梦想和困境,或称为困兽。片中很多地方显得割裂,欲望与感情的撕扯,老刘和发小的事件看似无关,而他的钱被手下抢走、发小从小受他的恩,却被发小睡了自己的老婆,即使作为老板的老刘生活也是如此不堪,他和发小的谈话,说的是人伦崩坏道德沦丧。
信仰与认知的割裂,“信众”对于耶稣和佛的实力不清楚,哪个“厉害”便信哪个,分析菜市场、超市、网络购物的自由。连续起来看更加荒诞,看似物质满足小富即安,也是有诱惑便应该享乐的空洞。
古人说的盗亦有道,老人的东西不偷,偷走了是损其阳寿。朋友妻不可欺,人无视情义易做非礼之事。把坑蒙拐骗偷,作为出人头地的手段,行的是贫贱之道。

好莱坞每年都有同类题材,观众不陌生。导演徐浩峰说好莱坞是在说工薪阶层危机意识。只说出人头地的幻梦与意外危险的刺激两件事。
昆汀《低俗小说》的结构创新,柯恩兄弟《老无所依》里的无助感,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多线索叙事,当年国内宁浩《疯狂的石头》的出现,本土化手法的成功,多了令人惊喜的方言幽默。
《大世界》作为故事清晰的商业片,导演历时三年,一人手绘完成。完成95%的工作,10000小时,独立绘制44000张动画。
场景偏色昏暗,色调不求和谐,给人压抑中的痛楚感。画面每秒12帧“低帧卡顿”,慢一半的速率,与欢快流畅的动画完全不同。全片看起来完成度不高,实验性的做法让作品贴合黑色电影的特质。

那段漫长用实景拍的水的镜头,隐喻每个人都如同汪洋的水,被推动翻滚,浪花泛起又归于波动,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如黄眼认为“没有高科技,是赢不了的”。而“谋略”无法对抗意外。高科技眼镜带来的小惊喜,但是他的女人趁他晕过去拿走了车里的钱。螳螂捕蝉,黄雀在身边。
黑色幽默不明显仍有迹可循,瘦皮习武以“洛基”为偶像却被人打伤,黑道大佬“彪哥”隐藏在寺庙中,要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老刘可以接手,引用乔布斯的话。
角色间处事方式不讲究圆滑,每个人都在全盘托出似的说话,直来直去不达目的不罢休。大雨中,所有的争夺到结尾戛然而止,一场车祸终止了所有疯狂,举起手来!

片中有许多口号,“喜迎八方客”的饭馆里有凶杀,“欢迎领导到我校参观”的学生想辍学创业,洝洝和男友走进旅馆电梯去抢钱,一段欢快的《把青春献给新农村》,是在说两人的想象,类似大跃进时期的风格,飞翔的身体静止的塔尖,这些组合对比,形成口号无处不在,眼前尽是沉沦的反讽效果。
可能是有意为之,作品架空背景,演员的南京腔普通话口音,略生硬单调。电影结尾意料之中,贪欲和混乱的终结,铺垫和转折的不足,有太短的感觉,意犹未尽。

导演完全没让角色们自我拯救,任欲望高速前行,不知疲惫,直到毁灭。
本片的问题也很明显,前面拖沓结尾仓促,剧本缺少打磨,没有生活感,由县城的场景拼接组成,缺少相应的背景和线索,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有人说改革开放前文脉已经断了,六十年代《大闹天宫》的辉煌影响力让人难忘,本片片子隐喻文学、文化某些断裂的后果,《大圣归来》等片子让人看到国产动画片工业水平的成熟。我们同样需要对现实批判,引发思考的题材。本片导演能以极大耐心完成本片,值得鼓励。
大众电影类型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动画片更是如此。捞一票就走的浮躁心态是毒瘤,会毁了良性平台的建立,现实生活往往有更大的荒诞,这类题材就是展示破败,撕开毒瘤,切除腐烂才能长出新肉。
电影既追逐梦想的灿烂,也要展示生活的困顿。作为文化强国,我们不掩饰我们穷过,如今富起来了,便会求贵。文人以诗歌、文章、史书为归宿,戏曲、相声、评书、通俗小说曾是平民娱乐毫不粗俗,宣扬弃恶扬善的思想,其中各种艺术化手法,值得借鉴。
看完电影想起片头托尔斯泰《复活》中的句子:
“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
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
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
不让花草树木生长,
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
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
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
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
《大世界》呈现出一种撕裂的伤感,如此独特。

网友评论